内容感知
1982年10月,正当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广播稿。
这是一篇录音广播稿。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这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就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翱翔(áo) 悫(què) 铎(duó) 下锚(máo) 硕大(shuò) 海域(yù)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溅落:重物从高空落入江河湖海中。特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入海洋。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硕大:非常大,巨大。硕,大。
遥测:运用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对远距离的事物进行测量。
沉寂:十分寂静。
2.近义词
果断·武断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区别在于:果断是办事干脆,不犹豫,能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意思,是褒义词;而武断是凭主观随意作出判断或结论,是贬义词。
3.成语
扶摇直上:迅速往上升。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四、文学常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实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剖析:比较简洁地描写了火箭发射海域的情况。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
2.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剖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3.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剖析:描写火箭刚发射出去的情景。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两个比喻生动贴切地描绘了火箭在海水中发射以后以及出水飞向蓝天的情景。
二、重点语段
1.第5-7段:从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至然后压低混播。
剖析:这一层,先写潜艇发射舱里的情况。十分简略地描写了操作手准备发射的神情和发射的动作。沉着冷静果断,都表现了他的熟练而有信心。操作音响和发射的巨响使人们如在现场。然后描写火箭刚发射出去的情景。与此同时,混播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使听众感受现场的气氛,也增强了真实感。
2.第16段:从试验结束以后至作出更大的贡献。
剖析:这一部分,主要是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录音。他的讲话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发射很成功;二是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三是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贡献的决心。
审美鉴赏
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
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这篇报道的语言特色。作为广播稿,它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录音广播稿由于有许多现场报道和采访,这一要求就更加明显。这则新闻,在这方面非常成功。比如: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等都是口语化的表达。但这样的表达又不是纯粹的口语,而是和书面语的结合运用。如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的下半句: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这便是书面语言,而两者的结合十分自然。这样的表达,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的内容说得准确明白。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20.录音新闻)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