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江
教学目标:⑴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⑵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重点:理清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教学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同学们,大家知道,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清明刚过,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㈠自学指导1——整体感知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
【明确】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
2.学习自学:自由朗读文本,采取圈点勾画的的方法,为这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
3.检查自学情况【明确】明对象→中山陵;(表明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
抓特征→巍巍(高大);(表明中山陵的主要特征,既是指陵园的建筑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理顺序→空间顺序;(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全文:先说陵园的地理环境,再说陵园的总体设计,最后到陵园;说明陵墓:入口→石阶→碑亭→祭堂→墓室)
找方法→列数字等;
品语言→准确、生动。? 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 ㈡自学指导2——理解中山陵的“巍巍”(?设计方案见巍巍)
阅读课文3——4节,先思考后讨论:
1.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明确】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
2.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呢?【明确】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等。?3.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明确】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㈢自学指导3——理解中山陵的“巍巍”?(地理位置见巍巍)
1.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明确】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2.自学文本2、5节,先思考后讨论:
⑴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明确】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⑵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明确】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了解了一番,通过对设计方案和地理位置的选择这两个角度,初步理解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除了这些内容,文章还有哪些部分也能或明或暗地表现这一特征呢?留给大家思考,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 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回忆“巍巍”的含义和作者是如何写出中山陵“巍巍”特征的,再由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结构组成见巍巍) 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3.自学指导一: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思考后交流:
(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
(3)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交流:(1)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2)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3)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过渡: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交流: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雕像和卧像等。5.小结: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

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三个方面:用钟山的雄伟衬托,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从陵墓的主人介绍。6.自学指导二:
过渡: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自学讨论:对照着课文,边读边完成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3.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1)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2)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四.品味语言
1.知识介绍: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①各自朗读交流,找出描写生动之笔 ②在朗读中品味描写的精彩之处 ③感受精彩描写的作用五.总结全文
用课后探究一为起点,总结文章作为说明文的优秀之处,并鼓励学生向墓主孙中山致以崇高的敬意,牢记伟人的训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此自勉。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巍巍中山陵》个性化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