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体会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一些生字词,学会运用.
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文学表现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中的并蒂之花.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飞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看看这位伟人能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
二: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练习册里的生字词作业.教师介绍本文体裁—–人物传记
三: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2. 根据上面的这个句子,找出该部分的起始段落.(13—文末);
3. 讨论其余段落涉及的内容.(注意一些段落提示性的语句)
4. 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1—-7)
记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8—12)
斜塔上的实验(13—末)
5. 思考: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课文为何先写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呢?
明确:课文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吸引读者.使文章兴趣盎然.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伽利略的语句,分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伽利略身上具备的哪些.可贵的品质?
2.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学生大体能找出下面的句子:
第一段: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滴答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一连串表明他善于思考问题)
第二段:突然,他跳起身来,……袭击.(跳起身,表明伽利略经常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
第三段:立刻和马上二词,也写出伽利略对科学实验的入迷程度.
第四段:一……就也写出伽利略迫不及待投入实验的着急态度.
(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很多词语,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加以评点)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段落写一个小标题.(要求简洁,能围绕伽利略的经历来写)
2.讨论明确:
孩童时代爱思考;(8段);被迫进入比萨大学学医(9段);背着别人钻研数学(10段);不理反对,决意学好数理科学(11段);离开大学,结识数学家赢得英名.(12段)
板书设计: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1. 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1—8)
2. 记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9—12) 善于思考,
3. 斜塔上的实验(13—末) 热爱科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关键字词的赏析,体会伽利略勇于探索,不畏权威的科学精神.
2. 通过理解斜塔上的实验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3. 激励学生向伽利略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计划:运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杂志上介绍的10位科学家的相片,引出伽利略,进入本课的学习.(他们分别是:伽利略.弗洛伊德,爱迪生.哥白尼.富兰克林;牛顿,达尔文,弗兰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1.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伽利略可贵的品质.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段)
①在熟读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些段落中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在书上做一点分析.并和同座交流.
②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关键字词.从中感受伽利略献身科学、永不放弃的宝贵品质。(尽可能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随机点拨、启发)
4.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3-19段)
①分析伽利略做实验的社会背景:社会上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氛围压抑,狭小.
②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他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在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是西欧社会 的圣人.他的理论统治西欧社会达2千年之久
③在这种情况下,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提出挑战,并且他要重新检验亚的理论和科学.这体现了伽利略怎样的精神?—-勇于探索,用语创新,不怕权威.
④当伽利略把他的想法抛出后,有谁反对他?(学生和教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除了这些人以外,还会有谁反对他?又处于怎样的目的?做下面的练习:
⑤给出4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设计人物对话,并在课堂展示.
⑥学生对这些表演进行评议,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伽利略为科学勇于奉献,大胆探索的精神.
⑦ 学习18段,通过对个别句子的诵读理解,(要求找出应该读重音的字词,思考句子的语速,语气)再次体会伽利略不畏权威,对科学执著的追求的精神.
三.总结课文,号召同学们向伽利略学习,热爱科学,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全班齐读伽利略名言: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结束课文.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5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