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二、整体感知:首先,请同学们速读浏览课文,仿照投影上给出的填空题,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出示填空题) 《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表现了 。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明确: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为线索展开的。
2、按书中提供的材料顺序,概括伽利略的事迹,走近伽利略。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3、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4、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标出“仿佛、觉得、似乎”等词,这些词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证明。
伽利略的感觉是否正确?他怎么知道的?明确:正确;他采用实验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明确: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5、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讨论交流。
明确:(1)不迷信权威 (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总结:就因为有了孩提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断实验、验证,最后,他来到比萨斜塔做实验。
6、小结。
内容: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7、作者是采用先写趣事, 再写小时侯,再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好还是按时间顺序写好,为什么?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三、作业
1、学习了文章,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2、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3、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
教学过程:
四.研究重点(25分钟)
阅读一篇文章,关键是找出文章的重点内容,也就是那些值得我们去重点研究的内容。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学习重点。(确定重点内容)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确定的学习重点为斜塔上的实验部分,那么在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19节,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A、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实验的影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出示问题:
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讲解范例: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
这句话中“不客气”和“嘲笑”说明了学生看不起伽利略,对伽利略做法的一种不理解,对伽利略是一种嘲讽和讥笑的态度。(小组交流语句,分析,)
提示:在分析语句时,要抓住关键词,体会词语含义,分析句子作用。
学生评析:
1、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
分析:“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老师是如此,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持坚决反对态度,“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天高地厚”指事物的复杂性,“不知天高地厚”说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略当时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
2、“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分析:“胡闹“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是小孩子的把戏,“威胁”说明教授们心中也有点恐慌。
3、表演的地点在比萨斜塔,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分析:“表演”说明对伽利略来说这只是一次公开演示,从另一侧面反映伽利略很有信心,这已不是一次实验。
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学生“不客气地嘲笑”使得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 “大家”说明观看这次实验的人数之多,场面之大。“吵吵嚷嚷,兴高采烈,”说明议论之声很多,大家兴致很高,神采飞扬。
前面是“给他一顿教训”后面变成了“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说明所有的人对这次实验都抱定了一定会失败的想法。这“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思想和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荒唐的程度,他们要彻底败坏伽利略的名声,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
4、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分析:“嘘”说明就在实验的最后关头,人们都不忘给伽利略施加压力,想迫使伽利略在最关键的时候放弃。当实验进行时,人们的态度从一阵“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
5、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这样那样滑稽玩意儿。
分析:“神圣”反映了当时人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评价很高,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和经典,“滑稽”是令人发笑的意思,这里指那些教授对伽利略的实验及实验器材的鄙视。
B、他们的态度动摇了伽利略的想法了吗?
面对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生阅读相关语句、分析)
1、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分析:“重新检验说明是再次检验,也反映了以前有人检验过,但没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伽利略不是把前人的结论当作真理,而是要用实验去证明。反映了伽利略注重实验、实践,不迷信权 威的精神。
2、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分析:“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刚才大家分析得都不错,其实,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我们要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和分析课文,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认真阅读文章,把握重点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语句的深刻内涵,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我想,此时的你一定对伽利略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了,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科学家呢?
伽利略是一个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五.拓展延伸(8分钟)
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启发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大有人在,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学写人物传记:抓住自己的出生、爱好、特长、家庭、学习、理想等情。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2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