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阅读应该是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充满了质疑、思考、探究和发现。要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比较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既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好方法。
比较阅读,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分析的进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研究,辨析其异同,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入认识。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阅读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并且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作品,多年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作为名家名篇,我在教学中多角度、多层面地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
我首先为《济南的冬天》确定合适的比较对象。就题材而言,作为描写冬日景象的文章,可以与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进行比较;就体裁而言,作为写景散文,可以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就同一作者的作品而言,可以与老舍描写济南景色的的另一名篇《济南的秋天》进行比较。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之前,我先印发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一文,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阅读,思考两文的异同。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会发现两篇文章在文体(抒情散文)、题材(描写冬天的景色)、描写的景物(风、山、水、暖阳、雪)、抒发感情的方式(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等方面具有相同点;同时,学生会发现二者众多的不同之处:①同为冬季,却一冷一暖相差悬殊;②《济南的冬天》以“温晴”统领全文,而《白马湖之冬》以凛冽的寒风贯穿始终;③济南“没有风声”,而白马湖的风却“日日有”声如“虎吼”;④济南的山是“暖和安适”的“小摇篮”、“秀气”得如同一张“小水墨画”,而白马湖的山却“故意张开了袋口欢迎风来”、“冻得发紫而黯”;⑤济南的水“绿、清、亮”,像块“蓝水晶”,而白马湖“湖波泛着深蓝色”“澎湃”着;⑥老舍先生感觉济南“真的算个宝地”,而夏先生来到白马湖感觉“宛如投身到极带中”;⑦《济南的冬天》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而《白马湖之冬》让人感受到的是作者一颗落寞的心和一份浓郁的思乡之情;⑧《济南的冬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生动贴切,《白马湖之冬》运用白描手法,朴实深沉。
以上一系列的比较分析过程,正是学生质疑——思考——探究——发现——创造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体现了主体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合作性的教学新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悟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体味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创作技巧,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形成了新见解,获得了美感体验。这些不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所在吗?同时,通过比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创作基础: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更重要的是,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只要坚持经常,就会逐步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为以后研究性学习积累经验、打下坚实基础。
我还尝试采用另一种形式进行比较阅读,那就是将比较阅读适当的穿插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之中。如讲到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时”,可以将《白马湖之冬》中关于“风”的句子拿来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济南冬天独有的 “温晴”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从而引出对济南的山的描绘。在分析《济南的冬天》艺术特色时,可与刚刚学过的《春》比较异同。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表达方式上,《济南的冬天》如絮家常,娓娓道来,《春》则浓墨重彩,激情洋溢;在修辞运用上,《济南的冬天》以比喻、拟人为主,《春》则采用了比喻、拟人、叠词叠句、排比、引用等诸多修辞手法;在文采方面,《济南的冬天》平实含蓄,情恳辞切,《春》则诗意隽永,文采斐然。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不同风格的散文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之后,让学生阅读它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将这两篇文章作比较,看看济南的秋天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济南秋天的山和水的?作品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老舍笔下的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哪一个更美?两篇文章从选材、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在学习中悟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比较学习法。
在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成果是显著的,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又不能“大撒把”,让学生海阔天空盲目的去比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及时点拨,调动学生的情绪,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较阅读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因而比较阅读是连接课堂内外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它与拓展阅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走出语文课本的小圈子,迈向更广阔的大语文天地。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