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姣凤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它叙述的是女英雄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经过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整首叙事诗主要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与准备过程、艰辛的征战生活与凯旋回家三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的三个阶段中都有一个互文修辞句。分析这些互文句,有利于理解木兰的形象。

木兰在“点兵”“军书”“卷卷有爷名”而“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从小的方面说,木兰是孝顺女,能够体贴年迈的“阿爷”,主动承担起“从军”的职责,从大的方面说,木兰通情达理,有大局意识,能自觉为国家、民族分忧。因此,在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与准备过程阶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个互文句,写木兰一家人在东西南北各个市场、各个地方采购从军所需要的骏马、鞍鞯、辔头与长鞭。正因为作者对女主人公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紧要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英勇行为持由衷赞赏态度,因而以欢快的笔调,整齐的互文、排比句将木兰“替爷征”的准备工作写得紧张急切而井然有序。这里既渲染出家庭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义无反顾与内心的激动喜悦。

诗中写木兰艰辛的征战生活,有一个互文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与壮士们在漫长的卫国戍边生涯里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他们有的血染沙场,为国捐躯了,有的立下战功,凯旋回朝了。“百战”与“十年”犹言征战岁月之漫长、戍边战斗之频繁与惨烈。“死”与“归”写出了为将士们国捐躯的悲壮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值得庆幸的是主人公木兰在漫漫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终于凯旋受到天子隆重接见。所以,这个互文句写出了木兰与她的男性伙伴们一道在纷飞战火中,守边御敌,冲锋陷阵,经受了各种摔打锤炼。诗中以木兰“归来见天子”的喜庆结局侧面烘托出她的机智勇敢与出色的作战才能。

诗中写木兰的辞官还乡,也有一个互文句:“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虽立下了赫赫战功,天子对她“赏赐百千强”,但她并不恋官受赏,而是坦然辞官谢赏,一心只想回归故里,依旧过自己朴实的农家女生活。木兰回到久违的故乡,回到昔日的闺房,迫不及待地坐在窗户边,对着镜子,梳理起自己瀑布似的一头秀发,并喜不自禁地贴上心爱的花黄。在这里,作者满怀喜悦之情,写出了木兰的爱美之心、对家乡的热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三个互文句写出了木兰在故事的不同阶段的表现,生动再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孝顺明理与义无反顾、纷飞战火中冲锋陷阵的勇敢与机智、凯旋回乡的朴实爱美与热爱家乡的真实而感人的形象。可以说,三个互文句共同完成了对木兰个性鲜明、感情纯洁、心灵美好、品质高尚的形象描绘,是对木兰的深情礼赞之笔。木兰的美好形象因这三个互文句而更鲜活灿烂,更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与浓郁的芳香。

作者简介:

周志恩,湖南永州八中语文教研组长,校文学社《方舟》杂志主编,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全国青语会、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等6个国家级学术组织成员,多家教育类报刊通讯员、特约编辑。70余篇教研文章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语文报·高中版》《语文报·初中版》《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学习报》《湖南教育报》《湖南教育研究》《湖南教育》《初中生》《语文知识》《语文天地》《语文教学之友》《快乐阅读》《考试报》《语文学习报》等10余家报刊发表或获奖。参编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华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教学、教研图书7部,分别任编委、副主编。指导10余篇学生作文在省刊发表或获奖。曾被《语文报》(1997年)、《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评为“优秀通讯员”,被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2001年)评为“优秀语文教师(教研员)”。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木兰诗》中互文修辞对刻划人物的作用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