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着一“逼”字,紧张气氛顿现)到戛(jiá)洛山的伤心崖上。
(以上开头,故事的开端。)
②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1处)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虽有肌腱发达的四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谁测来?)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键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六米(2处)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刽子手得意语。)
③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进则万丈深渊;退则刀枪林立。)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六米(3处)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侧面写涧深也。)
④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翡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⑤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彩虹一)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桥一)斑羚们凝望着彩虹,(彩虹二)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彩虹三)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彩虹四桥二)
⑥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眩目的斑澜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言简意赅)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吃草时)没有甜腻的媚态,(求偶时)也没有绝望的叹息,(临刑时)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⑦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站住!傻瓜!那是彩虹不是桥!)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⑧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大家不要慌,下面听我指挥:老
今声谈点评
一场规模庞大,策划周密的猎杀!古人打猎尚且“网开一面”,奈何今人如此残忍?
“伤心崖”“戛洛山”命名颇有深意:伤心谓谁?斑羚?猎人?作者?读者?可各言之。“戛洛”一语道破天机:此斑羚落涧悲剧实作者杜撰之“假落”,勿当真。切记!
反复提到“六米”,并非闲笔。原来作者做过“食草类动田径运动会”的跳远裁判!
据我浅见,人类体能方面是无法望动物项背的。欧文斯8.9米的世界记录堪称人类跳远极限,为何动物界的冠军成绩如此糟糕?长颈鹿,袋鼠都没参赛吗?可发一笑!(破绽一)
老斑羚恐怕即非老眼昏花,又非故意逞能。有人说它是“以身试法”,做个样子给其它斑羚看,兼为领导决策做参考。我看作者安排它第一个死许是验证自己“五米极限”说而已。或许也为下文镰刀头羊“耍单”设伏。
危难时刻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是人民的主心骨。人同此理,野兽亦然。
凡作者多次提到的词必有其良苦用心,读者不要放过。如施耐庵武松打虎多次写哨棒,读者必以为此定是打虎武器了,谁料开始便打折了,造成跌宕。
这里的“彩虹”也是多次提到,但两作者高下差矣!彩虹的出现真是“突然”,时候巧,位置更巧,让人难以置信。它是作者精心策划的意境,美则美矣,可惜失真。(破绽二)
天下有此等傻羊乎?只有人才会这么傻!(破绽三)
虽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可这个领导讲话也太简练了些!(平时领导们的报告都这样该多好啊!)一声吼叫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大概此羊是个李煜一样的领导兼诗人,因为“诗是最精练的语言”吗。可发一笑。(破绽四)
同志们站左边,年轻同志站右边。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接力跳崖表演现在开始!)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冤啊!我可是很年轻的啊!群众的觉悟也太低了!就因为我是领导吗?我不入地狱谁入?)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来,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以上故事的发展)
⑨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的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班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班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恰似那享受一块跳板一样,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班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绝壁曰笔直,流星又笔直,此番更笔直,作者何词汇贫乏如此?)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表演完应该谢幕啊真没礼貌!)
⑩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班羚凌空跃起,在山洞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文章定要文气畅达。这里如果竟接14段,删去11、12、13,有何不可或不通处否?我的石溪先生?)
“我”好眼力,好悠闲。箭在弦上之际还有空数羊玩儿。“我”这猎人该下岗了。
什么时候领导的身先士卒都是最有号召力的命令!不像我们的有些领导,看电影是深入群众;看戏是带领群众;干活是相信群众;赴宴席才代表群众。还记得克拉玛依的大火中“身先儿童”逃生的领导否?
羊尚如此,人何不曾?如此看来作者难道不是在攻击我们的某些领导“禽兽不如”吗?恶毒!恶毒!(本造假文题眼所在)
(种子选手做示范,假得可笑。)
明明是自己早就编好了糊弄小孩的,偏要“吃了一惊”“做梦都想不到”,可发一笑。
本段可谓故事高潮,也是全文造假的集大成之所在。
众所周知,万物之长(比斑羚跳的远得多)的人类在表演杂技“空中飞人”时,尽管练习了上千次,还得拴上保险绳,为何?难保次次成功也。而这些只跳五米远的笨蛋斑羚事先未曾练习(总不能先办个“紧急避险接力跳崖培训班”吧?)完成如此高难动作,竟配合得如此完美!此假处之一。
再者,兴师动众劳师远征的猎手及狗们难道能眼看着到手的猎物跑的跑,死的死,不能卖其皮而食其肉?乱枪响处,斑羚尚能从容表演乎?此假处二。
或曰:猎人和“我”一样(还有狗)都看呆了,忘记了放枪。更没逻辑!四十对选手表演得多长时间?呆得也太久了!若果然良心发现,马上撤退岂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总评高潮部分:)
此节9——15段,作者虽极力铺陈,或细笔叙其事,或工笔绘其形,或侧笔烘其景,或直笔抒其情。奈何作假在先兼文思错乱,使劲浑身解数仍时时露怯。或画蛇添足,或惺惺作态,时觉文气阻塞而欲动刀斧之念;常叹编辑眼拙竞使石溪成名。数却时时露怯。如画蛇之添足,似貂臀之狗尾。时觉文气之阻塞而欲动刀
⑾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彩虹五)平行,(彩虹再次扭捏登场亮相,假得可笑)又架起了一座桥(桥三),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桥四)。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新编《斑羚尼克号》)我十分注意盯着(好眼力,好悠闲)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里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以人之小人心,度羊之君子腹)
⑿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⒀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对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⒁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⒂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侧面描写:群丑图。我宁可相信狗是跑累了热得!)
(以上故事高潮:斑羚飞渡)
⒃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飞渡它。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又见彩虹又喻美丽的桥!俗语云:“好话说三遍,狗也不喜见”,读者诸君可记石溪先生说了几遍了?)
⒄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终于修成正果,不知当时是否高呼口号?一笑)
(故事的结局)
(第一次把女人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次这么说的便是蠢材!作者是首创“羊桥”的天才,但是以彩虹喻桥,恕不敢恭维。)
在乱伦的动物群中,有这样的“老羊”实在稀罕!其实能如此的只有人!如鲁迅说的父亲:“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子女)到光明的地方去,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补充一个失败的例子,许为了增加故事的可信度,不料越圆越是个谎。可发一笑。
又是两个没想到,又在骗人,可惜仍是老办法,撒谎也没有新意。可发一笑。
刻意营造的悲剧结局。
要说“伤心”,莫过头羊。
(戏说镰刀头羊内心独白:)
可怜我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如此贡献,竟落得这般下场!
都怪那个带头跳崖的老东西!它一定是记恨我夺了它的头领之位成心害我!它算准了最后会成单数,看我这个当领导的怎么办!真是可恶!
哎!好在人民不会忘记我的。
总评《斑羚飞渡》
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选自《和乌鸦做邻居》江苏少儿出版社1997年版),只是不适合作教育儿童向善的读物而更适合作成人阅读的讽刺社会文章。原因正如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说的:“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刚在焦点访谈看到暴光某地把色情服务业开到学校附近,说是怕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不由好笑:怕影响孩子,开到哪里可以避开学生耳目?南极吗?)
文章的主题“书上说”是“歌颂斑羚这种动物的群体意识,勇于献身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对此我没有多大异议。
但作者之所以把“逼”成这一悲剧的罪犯安排成一群人而非一群狼似有其匠心。作者并不希望读者把故事当成真事,(否则不会露出这么多破绽给我们)但希望读者从中能认识到些东西,而这只有成人才能办到。孩子们爱以假当真,如果问:“老师,那些猎人叔叔为什么要杀斑羚?”我们怎么回答呢?
斑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直到今天,零星的猎杀珍惜动物的犯罪行为仍时有发生,但既使是在1997年,像这样成群结队去围捕斑羚的行动也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作者故意露的另一个“破绽”:“千万别当真事!”
也就是说如此安排实在是有意把万物之灵的人类推上一个不仁不义的被告席接受斑羚的控诉;让目睹这一壮举的“我”和读者接受一场灵魂的审判:
为什么动物都有的这种精神,人却丢失了?
既然说是“丢失”说明我们曾经有过。如狼牙山五壮士,焦裕录,孔繁森……不胜枚举。可是现在却丢失了!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我们的先贤几千年前就争论不休,我们可以不去管它。但要想想:人穿上衣服区别于动物难道仅仅是为了预寒吗?是因为人有羞耻心!动物也有不长毛的;人也有生在热带用不着穿衣预寒的;(当然,那些为了钱可以随便脱衣服的人,已经自己退出“人类”了)。
对照动物的精神产生羞耻的感觉,知耻后勇,走向尽善尽美,这是读本文应认识到的东西,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前面主题从正面说,这里从反面说,并不矛盾。
我以为。
创新写作示例:
既然作者故意让猎人犯罪,我们也没必要给他们写信,“对牛弹琴”了,大家还是想象一下:那群侥幸逃生的斑羚,后来又选出了一只新的头羊,并且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纪念镰刀头羊及跳崖烈士。你,作为新任头羊——的秘书,替领导拟一份大会发言稿。
《新任头羊在纪念镰刀头羊及跳崖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集会,隆重缅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杰出的领袖镰刀头羊同志。
镰刀头羊同志,自担任领导职务以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两袖清风、任劳任怨。为斑羚家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我们斑羚家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它挺身而出,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斑羚家族,并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镰刀头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我们大家要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化悲痛为力量,抓紧生产,扩大羊群,把烈士未了的心愿早日实现!同时经第三届斑羚党中央委员会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镰刀头羊精神写入斑羚党党章,并把他发明的“一老带一新接力跳崖法”正式命名为“镰刀跳法”,并申请专利。
承蒙大家的信任和厚爱,选举我担任领导职务,我一定继承镰刀头羊的遗志(包括遗孀灰黑色母斑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志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三十多个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它们!
安息吧!烈士们。
镰刀头羊永垂不朽!(再跳崖没人害我了吧?)
(教后记)
曾经给学生读琦君的《金盒子》,几次哽咽的读不下去,教室里唏嘘声此起彼伏,师生同入了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之同喜同悲。
这次上《斑羚飞渡》,本来也想读它个慷慨淋漓,气壮山河。可在家试读几次,都无法投入。只觉假气逼人,十分好笑。
还是先摸摸学情再说!
于是布置预习,预习题只一个:你觉得故事是真是假?
问卷收上来一看:全班四十五名同学,认为假的三十一人,真的九人,还有五人说拿不准。
学生多认为假的故事怎么感染教育学生呢?干脆!上他个新鲜的!先是速读了解大意,然后寻读寻找疑难,最后品读:《第三只眼看〈斑羚飞渡〉》。我先把自己的旁批隐去,只在屏幕上显示夹批,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层层剥出文章的“假”,并故意挑起两派的争论。(同意真的九名同学后来大多叛变了。)最后我显示旁批,亮出自己的总评。
最后,我总结道:“学会用第三只眼看世界,你会发现别人眼里的旗杆眼来不过是只猴子尾巴,你会看出利中的弊,美中的丑。你就会有自己的见解,不再人云亦云。或许你不是最好的,但你一定是最独特的。”
当然,我没忘了补充一点:“万一考试碰上,以教材的主题为准。”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斑羚飞渡10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