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 教学重点

㈠朗读训练

㈡理解诗歌的主旨

㈢赏析诗歌的语言

●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散文家余秋雨说,他会毫不犹豫地推荐三峡为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那么,在文学体裁中我会举荐中国的诗歌艺术为最值得欣赏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所留下的印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流沙河的《理想》赞歌,在歌声中接受洗礼。

二、作者作品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生于成都,1949年升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担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到四川省文联。1985年起专职从事写作,担任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三、整体感知

1、 正音、正字、释词(略)

2、 范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意节奏。

3、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四、课文分析(1——7节)

1、精读(略)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礼物诗歌的深刻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的语言

第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三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六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明确]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的个人利益。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阐述。

五、布置作业

1、 识记字词。

2、 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生朗读8——12节,体会诗歌的内容

三、课文分析(8——12节)

1、 精读(略)

2、 课堂讨论

第八节中“大写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这一节说的实力相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步行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的“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是树立了崇高理想以后并为之奋斗的,以此为乐的人。

第十一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可笑”?

[明确]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又层进关系,与第八节又构成正反对比,“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两相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不立新功,坐吃老本,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意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付出,当然可笑。

第十二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理想开花”两句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荫,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努力,就会取得丰收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

四、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自由谈论,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语言运用(机动内容)

仿照第一节诗,写几句话

示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荫。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了这首诗歌,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谈了自己的体会。理想犹如明灯,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 说说你的理想,写成300字的随笔。

《理想》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 教学重点

㈠朗读训练

㈡理解诗歌的主旨

㈢赏析诗歌的语言

●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散文家余秋雨说,他会毫不犹豫地推荐三峡为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那么,在文学体裁中我会举荐中国的诗歌艺术为最值得欣赏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所留下的印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流沙河的《理想》赞歌,在歌声中接受洗礼。

二、作者作品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生于成都,1949年升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担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到四川省文联。1985年起专职从事写作,担任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三、整体感知

1、 正音、正字、释词(略)

2、 范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意节奏。

3、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四、课文分析(1——7节)

1、精读(略)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礼物诗歌的深刻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的语言

第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三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六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明确]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的个人利益。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阐述。

五、布置作业

1、 识记字词。

2、 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生朗读8——12节,体会诗歌的内容

三、课文分析(8——12节)

1、 精读(略)

2、 课堂讨论

第八节中“大写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这一节说的实力相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步行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的“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是树立了崇高理想以后并为之奋斗的,以此为乐的人。

第十一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可笑”?

[明确]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又层进关系,与第八节又构成正反对比,“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两相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不立新功,坐吃老本,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意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付出,当然可笑。

第十二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理想开花”两句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荫,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努力,就会取得丰收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

四、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自由谈论,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语言运用(机动内容)

仿照第一节诗,写几句话

示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荫。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了这首诗歌,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谈了自己的体会。理想犹如明灯,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 说说你的理想,写成300字的随笔。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理想》教案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