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
老 类
久居每一个旮旯都泛着虚噪的城市,一旦回到泥土里也透着乡音的老家,竟然每一个毛孔都唤醒了舒展的音符。
当第一缕晨曦穿过滴翠,洒进窗棂,我就心驰神飞了。
几分钟的翻箱倒柜后,换上中学时母亲亲手为我做的衬褂儿,推开吱呀的清漆木门,松软的脚步便踏在了老屋前那温柔的泥土上。呵……!每一粒都在我脚下酥酥的伸开了懒腰。
街上的一声犬吠,黎明的一声鸡鸣破晓,村口的石板桥,洒满鹅卵石的街道,还有门口那缄默无语的古槐,甚而坐在门口的老奶奶唤我一声乳名,都是那样 的让我感到亲切、温馨而又暖意融融。风停了,晨曦懒洋洋地抹在村落的街头、房顶上,母鸡悠然地在街上觅食,两只鸟雀在房顶上沐着丝丝阳光窃语,而一缕炊烟 就从她们身边袅袅的升向了空中,在远处化作丝丝雾气,使高空不甚那么分明,蓝而又淡,淡而又远……
阡头巷陌的槐树正绽蕊吐香,是五月的蒙山下最养人的感觉。簇簇的乳白的小花儿挂成串串儿的香包用槐树那特有的粗糙枝丫挑成亭亭如盖,装饰在每一户 人家的屋檐下,像极了这方土地上朴实的农民们美丽的笑脸。这时候我才感觉到一中读书园里让我每每走过都傻傻驻足的几株槐树,实不过是坚硬的城市用钢筋水泥 养起来的盆景。在老家,要嗅到槐花儿香,只需要用肌肤和眼睛,就已经足够了。不知道是半开半羞的槐蕊惹醉了蜜蜂,还是热辣燎人的蜜蜂催开了这一个个含情 的、透羞的蕊包儿。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与这淡淡的空气一起分享 着弥漫的娇嫩的蕊香。
春夏之交的蒙山脚下,层层峦峦的丘坡上,铺 满了波澜起伏的麦浪。麦子总是固执的用金黄色的感觉镶嵌在中国人的情感细胞里,似乎那预示着丰收,包含 着希望,展示着汗水,牵系着每一个从土地里走进城来的北方汉子的乡愁,而绿色似乎总与麦子远了些。那你就在春夏之交来蒙山吧!站在任何一个高高隆起的山坡 上纵眼望去,尽收你眼底的都是鼓荡的麦绿,全是丰收前最壮观的自然的合鸣,尽是生命在黄土上的汩汩脉动。当呼呼的山风沿着蒙山舒展的脊背呼啸而过,那厚厚的绿啊,会让你感受生命最宽广、最真实的蓬勃!那嗒嗒的浇灌机在麦田里扬起来的水哦,我真想和丰腴的麦苗分上一口……
梦里经常见到,醒来后最惹人恋的,不就是这番伊景吗?
回想小时候,和那些不知疲倦的小伙伴儿们,在门口的古槐下听过多少故事,在田间的黄土窝里打过多少滚儿,在村头的小河里戏过多少水,又在村落的街 街巷巷里捉过多少迷藏,在村口的石板桥上投下过多少嬉戏的石子。面对着那茫茫的大山,又曾一起有过多少翻越的梦想……而今,梦想翻越的同时,彼此却也已在 岁月的过逝中度上了虚浮的隔膜,在忙忙碌碌中各自奔波着自己的生活,一切的童真都已远去了……或许,天各一方的伙伴们,唯一不变的,就是这萦绕心头的悠悠 乡怀,就是这槐香、麦绿和泥土里泛起的乡音……
故乡之所以那么动人,也许就是因为她是每一个在外谋生的人心底的那一汪最澄澈的蔚蓝,每每顾念之都让人心静如水……
想到这里,突然感觉到自己脚下的皮鞋是那样的不合此境了。干脆脱下来吧!让这双走过了不少路的脚回到老屋门口这泥土松软的怀抱中。
故乡
故乡,是之于远行的游子而言的。
故乡,是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游子魂牵梦系的遥远的村落和城市,是个永生难忘的地理概念,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群一方习俗一方剪不断的或喜或悲或惆怅的亲情回忆。
故乡,是有着泥土和青草味道的早晨,是伴着长河落日而升腾的炊烟,是正午时分的暖暖的阳光,是时圆时缺的春江花月夜。
故乡,是冬夜里孩子们围坐父母膝下于炉边娓娓道来的童话故事与神奇传 说,是桔色灯光下写也写不完的家庭作业和母亲一次又一次送来的热腾腾的宵夜和零食,是父亲一遍又一遍查看数学问题的关注的眼光和悄悄添加在身上的衣衫,是经常到深夜仍然不息的橙色灯光,是每年学期末从学校交回的双百答卷,是父亲认真地把三好学生奖状贴在墙壁上的背影和母亲为了奖励骄子而在厨房忙 来忙去最后惊现于全家的满桌美餐和扑鼻的香气,是男孩子们在家吃饭时的狂饮大嚼和女孩子 们的挑肥捡瘦,是清晨被父母叫早催促用餐上学的急迫的声音,是兄弟姐妹因鸡毛蒜皮家常里短区区小 事而起的面红耳赤的争论,是阖家几口围坐在一起谈天论地追古溯今的圆桌会议。
故乡,是等待游子归来的深宅大院和门口的粉色榕花树,是棕色木门后雕龙画凤的石墩儿和青白相间飞檐翘角的影壁,是青砖墁地的庭院堂屋,是层层叠叠 的长廊回柱,是蓦然回首的弯弯的青色月亮门,是镶钦于房顶屋檐的汉代瓦当,是糊在棕色窗棂之间的雪白的纸和艳红的花,是陈列于或正门或偏屋的明代的桌椅、 清朝的几案以及几案之上的清花瓷器,是清花瓷器边上的散发着浓墨香气的淡黄宣纸、黑色砚台和古铜 笔架,是八仙桌上那一打打被翻阅了多遍的或魏碑或柳体或蝇 头小楷的线装书,是雕花的白色茶壶和沁人肺腑的茶香,是床上或棉或缎的锦衾被褥和手工刺绣的宝蓝色圆枕,是夜读晨颂的学子们关于四书五经的余音绕梁。
故乡,是父母对游学在外孩子的梦里梦外的牵挂和掐指等待,是回回出行之时的谆谆叮咛,是次次归来聚首的惊喜,是送行依依惜别的隐隐的泪光和久久忘归的驻足远眺,是愈来愈远、愈走愈淡的在视线中越来越模糊的身影。
故乡,等同于去时的行囊、归来的荣光以及归去之间的殷殷盼望。
所以,故乡,还是无数次在心中背颂默念的“归去来兮,胡不归?”
故乡,是背负在肩的嘱托,是信誓旦旦的承诺,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萍聚,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惜别。
故乡,是痛之源,是幸之根,是身愈远、心愈切的情殇。
故乡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唐诗宋词,是胜似闲庭信步的秦砖汉瓦,是浪迹天涯闯荡世界之后可以落叶归根的寻常巷陌。
不离开家乡,不知何谓故乡。
离开家乡,才知道,故乡,其实,一直在心中珍藏。
故乡的银杏树
今年大年三十,在与我先生回他老家的路上,我又想起了那棵银杏树,一棵与悠悠岁月相依相伴的生命之树,几年不见,不知它现在长成了什么模样。银杏树,你的风采是否依旧?
记得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过有关银杏树的介绍,说它是长寿树,是活化石,银杏果富涵营养,吃了能延年益寿。于是,我对银杏树就有了异样的崇拜,仿佛它是人间仙树,轻易不可遇。
谁知我在先生的老家,竟见到了它的芳容……
十年前的春节,第一次随先生回到他的家乡——一个位于长江北岸不远、美丽而诗意的小村庄。像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村边有一条弯弯而又美丽的小河在静静地流淌,小河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穿过树林不远,那二层楼的农家小院,就是先生家的祖居。不过以前是低矮的农舍,现在早已翻建成楼房了。
小院前面是一大片开阔的菜地,种着各种时鲜菜蔬。在藤蔓缠绕的丝瓜架旁,恰到好处地挺立着一棵大树,笔直的树干,匀称的婷婷华盖正蓬蓬勃勃地向上生长着。先生告诉我这就是银杏树!我起先并没在意它,但一经介绍就刮目相看了。原来它的身姿竟是如此矫健,比想象中还要绰约。于是每次回乡,我都要仔细欣赏它的风姿,看着它慢慢从“青年”步入“壮年”。
终于到了村口,远远地我又看见它那熟悉的身影,依然挺拔,依然俊朗,虽然寒冬落叶已尽,仍丝毫不减往日的丰姿。走近一看,这棵树已长得要两个人才能合抱。
“壮年”的它已成为小院门前不可或缺的风景。夏日里,它的树荫恰到好处地为二楼的大阳台撑起了一把大伞,傍晚时分,凉风习习,一扫暑热。到了金秋时节,枝头更是星星点点结满了沉甸甸的银杏果,不时会掉下来打在你的头上。这时,在农家灶台的大锅里把奶白色的银杏果与鸡或甲鱼煨了,那炖出的汤味美又滋补,吃得你直咂嘴。但农家人是不大舍得自己享用的,因为银杏果值钱,也是农家一笔不错的收入。
一打听,这棵银杏树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来历。
先生的爷爷今年92岁,奶奶86岁,身板都挺硬朗,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民。他们夫妻一生育有8个子女,老大也就是我先生的爸爸。谁知在头胎得子后,后面竟一连串生了7个女儿!1961年,先生的爸爸结婚,老爷子就郑重其事地在门前种下了这棵银杏树,意为早得孙子、多得孙子。有趣的是儿子也颇为争气,竟为老爷子一连生下两个孙子,喜得老人家一次次在祖宗的 牌位前烧香不止。1987年,老爷子喜添重 孙,他又一气在房前屋后种下了5棵银杏树。如今,它们也已成材,婷婷玉立,仿佛要与那棵祖师爷一比高低。
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银杏树见证着农家人的沧桑。老爷子的儿子很早就外出求学,后代们都跨出了农门,成为城市移民。但他们仿佛像候鸟一样,每年都要相聚在这棵银杏树下,喝一口家乡的水,痛饮一碗家乡的米酒,品味一下那鲜美的银杏汤。
难 怪,我看见老爷子常常一个人在树边转来转去,不时仰头用目光抚摸着大树。我想在那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老夫妻俩大多都是孤单的生活着,难得享受儿孙绕膝的欢乐。虽然小辈们常常接二老去城里散心,但他们故土难离,往往呆不了十天半月就 回去了。也许平日里,他们把这些银杏树都当成了子女,有了它们的陪伴,也就不那么寂寞了。前不久,看见先生帮老爷子起草了一份遗嘱,细看内容,竟是将门前屋后的6棵银杏树留给重孙子、重孙女!先生说老爷子对这些树宝贝着呢,他要亲眼看着它们有了着落才放心。
那天,春节假期即将结束,儿子、孙子、重孙子们依次在银杏树下,向老爷子告别。因为他腿脚已不太灵便,大家执意不让老爷子送出门。可就在大家走出村外,跨进面包车的时候,却见他老人家蹒跚而来,也不说什么,只是看看这个,望望那个,直到车开出很远了,他仍伫立在村头的寒风中,如一尊塑像。
此时,隐约透过树林,我望见那棵高大的银杏树正迎风摇曳,不知不觉,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 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 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 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 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故乡》拓展阅读(4篇)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