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目标】
1、 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 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 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4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重点难点】
①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②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媒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预习领先一步
1、走进作者
朱泳燚,1940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2. 背景助读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3、给加点的字注音。
朱泳燚(yì)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一刹(chà)那 一瞬(shùn)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4、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 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崩塌:崩裂而倒塌。
5、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文题中的“看”和“识”各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主要是介绍如何通过观察天上的云来预测、识别可能出现的天气。“看”是观察;“识”是预测、识别。
二、课堂小试身手
问题一、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问题二、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 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问题三、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 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 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问题四、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请设计几个表格来说明。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 形态变化 | 位置 | 厚度 | 天气征兆 |
卷云 |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最高 | 最薄 | 象征晴朗 |
卷积云 |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 很高 | 很薄 | 无雨、雪 |
积云 |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 | 两千米左右 | 较薄 | 阳光温和 |
高积云 | 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 | 两千米左右 | 较薄 | 天晴 |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 形状变化过程 | 位置 | 天气征兆 |
卷层云 | 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 | 高 | 晴转阴 |
高层云 | 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 低 | 将下雨雪 |
雨层云 | 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 | 更低 | 雨雪连绵 |
积雨云 |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 | 更低 | 雷雨冰雹 |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 产生和分布情况 | 色彩 | 天气征兆 |
晕 |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 里红外紫 |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
华 |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 里紫外红 | 华环小到大晴 华环大到小阴雨 |
虹 |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 彩色圆弧 | 东虹轰隆西虹雨 |
霞 | 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 | 云层变红 |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
问题五、根据你表格的内容,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说说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明确:“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六、全文总体可分几大部分( 同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说说这几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
明确:全文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段,总括云和天气的关系;第二部分2——6段,详细分述如何通过观察天上的云来预测、识别可能出现的天气;第三部分7段,总结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和意义。总分总
问题七、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就是“准确、科学”。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思考 句后问题: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天气”可 否换成“气候”?)
明确:不可以,因为“气候”是指在较大范围、较长时间里的气象情况,而文中所指的是小范围、短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因此只能用“天气”,这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可否将“往往”和“常常”删掉?)
明确:“往往”和“常常”是指一般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如果删除,就显得太绝对了,不符合客观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习题训练巩固
1.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
(5)那最轻盈、 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参考答案:
1.(1)常常 (2)往往 ( 3)有时 (4)一定
(5)推测。(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②①⑥⑤③⑦④
3.(1)下定义 (2)拟人 (3)分类别 (4)引用 (5)拟人 分类别 作诠释
4.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四、课后反思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