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能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4、能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疏通文句;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

教学难点: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的街车走过千坎万坷,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已经跌落成碎片。但童年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整个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制成的清净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描绘成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是用幻想写成的一首完美的欢乐。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于漪老师深情地追述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及对她的深刻影响;而沈复则以纯真的童心告诉我们他难忘童年的“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就能过这篇小品文的学习,来感受他的这份“物外之趣”。(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投影出示,请一生阅读。)

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已逸。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绝,读之心醉”的评语,文学气氛颇浓。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情趣,情调低沉,略含感伤。

三、读一读:

1.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鹤唳(lì) 凹凸(āotū)

沟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项为之强(jiāng) 癞蛤蟆(lài)

3.齐读全文

四、译一译:在结合注释、词典自己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标注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五、记一记:

1、实词积累:余:我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

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故:所以私:私下里

拟:比强:僵硬的意思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

2.虚词积累:物外之趣:的以:徐喷以烟,用

之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连词或者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因为盖:连词“原来是”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为:项为之强:因为

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3.特殊句式:A.省略句使(之)与台齐:自己驱之(于)别院到

B.固定句式:以……为……把……当作……

……为所…………被……

4、通假字:强:同“僵”,僵硬;邱:同“丘”,土丘

5、词类活用:鞭数十:用鞭子打(名词用作动词)

六、找一找: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

明确: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七、练一练: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2、熟读全文。

八、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的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

一词多义:之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其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因为

特殊句式:A.省略句使(之)与台齐:自己驱之(于)别院到

B.固定句式:以……为……把……当作……

……为所…………被……

通假字:强:同“僵”,僵硬;邱:同“丘”,土丘

词类活用:鞭数十:用鞭子打(名词用作动词)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教案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