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沁园春·长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我们的同学展示预习成果。(板书:展示)
(生1上讲台展示自己制作的课文预习课件并讲解,同学们热情鼓掌。)
生1: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相关情况。我将从这首词的词牌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诗词朗诵以及内容简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1开始结合课件画面内容,由毛泽东的两首绝句《立志》、《咏蛙》引入讲解,课件画面制作精美生动,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制作喝彩、鼓掌)
生1:“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名,后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于是得名。这首词是毛泽东写于1925年10月,当时毛泽东从韶山前往我们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想到目前的大好革命形式,回忆起往昔岁月,不禁心血来潮,写下此词。
(看着展示出的橘子洲美丽画面,同学们十分感兴趣,发出惊叹声。)
生1: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
(全班听朗诵录音,品味诗歌的音乐节奏,并结合所展示课件上的生字词进行正音。)
生1: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能感觉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在词中,作者引用了很多以往经典中的句子,并将其化用。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从“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而来,这也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庄子的《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化用。这是古典诗词语言 “雅”的体现,而这在外国诗歌中是无法体现的,我也将这首词翻译成了英文,让我们为大家读一遍。(展示译文课件并朗读,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发出了笑声,也响起了掌声。)
生1:这首词的内容写了什么呢?其实在写作背景介绍中我们就基本上能体会出来。我在此简单分析一下。词的上阕是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橘子洲上绚丽秋景;下阕是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发词人想到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式而雄心壮志,要主宰大地的豪情。整首词情景事巧妙结合起来。
生1:最后,我以一首毛泽东的《七绝》来结束我的介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在心头,毅志必成功。哦,后面两句是我写的,作为对我们大家激励,也希望我们的同学明天必定成功。谢谢。
(全班同学热情地鼓掌。)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件,并作了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这首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再次掌声鼓励。
(全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答辩。也就是说,如果哪位同学对这首词有什么看法或者争议,可以向这位同学询问。(板书:答辩)
生2:(举手发言)我想说下我对这首词的不同理解。我认为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似乎颠倒过来了。我觉得上阕是豪放派风格,下阕是属于婉约派风格,因为下阕写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等句子,显得温柔起来。所以我认为如果先婉约后豪放的话,更能抒发出作者的豪情。因此下阙可以放在上阕前。
(其他同学开始小声议论,有的点头,有的反对)
生1:我想纠正一下你的说法,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并没有颠倒,它上阕是提出问题,下阕借回忆同学少年往事委婉的来回答上阕的问题,并没有颠倒顺序。至于你说它是婉约词,我认为也不是,我们不能因为诗人抒了柔情,就是婉约,我们允许诗人性格里有豪放的一面,也可以有温柔的一面。
(同学们鼓掌)
师:好,两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那么我们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呢?或者是另有新看法呢?
(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有的支持生1,有的支持生2,有的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师;好,先别下结论,我们来对这首词内容进行探究,马上就能见分晓。(板书:探究)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的线索非常明显?
生3:它的上下阕都有总起下文的关键字,如上阕的“看”“怅”,下阕的“忆”“记”。
师:对,回答得很好。这几个是领起下文的关键字。(板书:领起:“看、忆”)这种写法使上下内容连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师:我们来看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一句,他为什么要用“击”和“翔”呢?如果把这两个词换成“飞”和“游”好不好?
生4:我认为“击”显得更有力量感,给人一种气势;“翔”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生5:我认为不能换成“飞”和“游”,否则就没有表现力,不能体现诗人的豪迈气势。
(同学们鼓掌表示赞许)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很好,能从诗人的情感去考虑,这是很好的思路。我们知道,“击”本来应该是人发出的动作,有“搏击”的意味;而“翔”则是在空中飞翔,现在用来写鱼在水中的动作,可见这两个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一个是拟人,一个是拟物。
师:对,拟人和拟物统称比拟。(板书:比拟:击、翔)
生6:老师,那这算不算词类活用?
师:这两个词在这里不是活用,如果我们比较另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就知道了。“粪土”原来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解释为“把……当作粪土”。(板书:活用:“粪土”)
师:还有这里“激扬文字”的“激扬”值得我们同学注意,这是一种“缩略”用法,它是“激浊扬清”的缩略(板书:缩略:“激浊扬清”),词内讲的是毛泽东年轻时写文章来抒发革命情怀,与反动政府做斗争,可见气势非凡。也就是说,“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表现的不是那种文弱书生,书生气重的意思,而是一种革命精神。那么是不是婉约风格呢?
全班学生:不是!应该是豪放词!
师:对了,我们从语言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中感受到这是一首较为典型的豪放词,上阕下阕都豪放。
师:现在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词在结构上是否颠倒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7:我认为并没有颠倒顺序,而是先问后答,上阕提出问题,下阕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所提出的问题。
师:回答得不错。这里其实是作者故意设计的问题,而答案就在词中,这样就能使上下阕结构紧凑,造成一气呵成的气势。(板书:故问)
好了,这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里。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词,好好感受一下词人的豪情壮志。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谁来扮演毛主席?扮演的同学负责上、下阕的开头和结尾。要读出感情,掌握好节奏。
(下面的学生又兴奋起来,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位男同学勇敢地走上讲台,领取带读任务。其他同学鼓掌)
(全班同学一起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老师也跟着朗读,并在最后结尾处给同学们突出抒情效果,课堂气氛再次热烈。)
师:我们同学刚才读了这首词,觉得这些句子怎样?喜欢吗?
生:这些句子写得很有气势,我们很喜欢。
师:既然喜欢,我们就要学习作者在词中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他引用别人的句子,又不露痕迹地融进了自己感情,变成自己的佳句。本周的随笔,我们就用毛主席这首词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做题目,题材不限。
(下课铃声响起)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展示领起: 看、忆
答辩缩略: 激(浊)扬(清)
探究比拟: 击、翔
朗读活用: 粪土
运用故问: 自问自答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
———特级教师罗易执教《沁园春·长沙》评述
评课:蒲传红
罗易老师上《沁园春·长沙》,先是学生自学心得成果展示十五分钟,学生质疑辩论三分钟,然后教师只
在中间讲了十五分钟,又组织学生诵读涵咏、进行点拨拓展,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十五分钟讲课之外,学生三次出彩。第一次是学生展示自学心得。学生展示的是融文字、图片、背景音乐、诗词、英语、口语表达于一体的信息立体化的风趣的成果;展示的是学生的才学,沟通的是课堂与课外,取得的是广泛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的效果。
第二次出彩是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诵全词,读时学生情怀激昂,诗情弥漫了课堂。读,让学生在激昂的音律中感悟词的情感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词的意境美和辞藻美。
第三次出彩来自学生的发言。学生堂上说:“老师,我感觉‘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化用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这让学生又出彩了,“说得好!”罗老师肯定地说,“李白也有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十五分钟讲课,老师围绕“词是豪放还是婉约”这个问题讲了五个点:①“击”、“翔”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力量;②上阕由“看”领起的句子描写景物,下阕由“忆”领起的句子抒发豪情;③“激扬”是“激浊扬清”的缩写,毛泽东写文章抨击军阀,以至军阀要通缉他–他一腔热血是豪迈;④“粪土”是意动用法,全句意思是视反动军阀如粪土———豪言壮语;⑤上阕问“谁主沉浮?” 是明知故问,和下阕答“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起,突出抒发的是诗人心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这节课的教学,透露的信息是:①课堂上给学生空间,驱使学生在课外用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②让学生出彩,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老师懂得的很多,只拣非讲不可的讲,要少讲、精讲;④读是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⑤学生才是主宰课堂的真正主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