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巍巍中山陵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重点: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刘叙杰,建筑教育家刘敦桢之子、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建筑学家。《巍巍中山陵》发表于1981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

2.给加点字注音。

南麓(lù) 巉岩 (chán) 嵯峨(cuó) 灵柩(jiù) 深邃(suì)

牌坊(fāng)  琉璃(liú)( lí) 釉料(yòu) 纤细(xiān)  参错(cē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2)些许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作出无言的旁证。

形容建筑物倒塌或残破的景象。

4.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园陵说明文。作者以空间为主要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建筑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说明中山陵的园陵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峨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5.文章结构及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中山陵的墓主及方位。

第二部分(第2~4段):说明中山陵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设计方案的择优和兴建的概况。

第三部分(第5~11段):说明陵园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依次介绍各部分的建筑特点,突出中山陵的庄严肃穆和孙中山先生精神永垂不朽。

第四部分(第12段):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中山陵十分关注。

合作探究

问题一:作者是紧扣哪两个字来写中山陵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中山陵这一特征的?

题目中“巍巍”二字概括了中山陵的总体特征,作者也是紧扣这两个字来介绍中山陵的。

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中山陵的“巍巍”的:其一是中山陵所处的山势“巍巍”;其二是中山陵本身的建筑“巍巍”;其三是孙中山先生的道德品格“巍巍”。

问题二:作者在介绍中山陵平面布局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根据课文,说一说中山陵的平面布局像什么图案?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从南到北、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南起)石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前平台——祭堂——祭堂后墓室。

中山陵的平面图宛如一座大钟。这样设计,是因为“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

问题三:假设你是中山陵的设计师吕彦直先生,请你谈谈你的设计为什么会入选?你认为中山陵的建筑如何体现了你的设计理念?在课文中找适当的语句回答。

入选原因:

(1)钟形图案:有象征意义,又与所在地中山吻合

(2)注重谐调,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结合。

(3)弘扬民族精华,采用中轴对称总平面布局和民族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

(4)形神兼备,既表现了陵园庄严气氛,又突出孙中山先生不朽的精神。

问题四:阅读第5和第6段,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思考三个问题:

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

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

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了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

3.既然文章第7~11段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段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

问题五:通读全文,作者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了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巍巍中山陵》导学案7(含答案)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