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柳 叶 儿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培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以及揭示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宋学孟,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大作家班。历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工、木工,《北方文学》编辑、小说组组长,《东北作家》杂志副主编。著有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特殊历史的长篇小说《深秋的颜色》,短篇小说集《十九岁的微笑》,中篇小说集《马汉王外传》等。

2.给加点字注音。

苦涩(sè) 捋下来(luō) 噌噌(cēng) 逞能(chěng)

飕飕(sōu)   攥(zuàn)    兀地(wù)    茬(ch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

显示自己能干。

(2)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形容称心如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

(3)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比喻能施展本领的地方。

4.整体感知。

这篇叙事散文(文体)叙述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儿柳叶、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发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5.层次与段落。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抒发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引起下文。(倒叙)  

第二部分(第3~14段): 回忆小时候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 

第三部分(第15段): 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回应上文。 

合作探究

问题一: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儿怀有怎样的感情?你的依据是什么?

作者对柳叶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依据:作者对柳叶儿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第14自然段,“多亏了那些树叶,……”“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总之,我们可以体会出全文感情的基调:苦中带涩。

问题二: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乐”在何处?请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

一乐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二乐抢摘柳叶儿;三乐吃柳叶儿(品尝)。即:爬树之乐;抢柳叶儿之乐;吃柳叶儿之乐。

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因为当时我小,因为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所以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乐的滋味又是何等苦涩啊!

文中写道,“天蒙蒙亮”就去抢摘柳叶,“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折柳叶儿并不是令人舒服的差使。而“柳叶儿”吃起来也并不可口,“苦中略带着些涩味”。吃的时候加工过程也很复杂,要先“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在攥干剁碎”,加工过程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呢?可以想见,就是为了要把柳叶儿里面的“苦涩”的味道去掉,可见柳叶儿并不好吃。而吃的时候呢,如果做菜包子吃,全家也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利,这里又可以看出柳叶儿虽然不好吃,却非常的珍贵,反映出了那时的饥荒的严重程度。

所以文中所说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问题三: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学完本课你受到什么启发?

不好吃。苦中带涩。学完本课,我了解了老一辈所受的苦难,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问题四: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到处都可见柳的身影。文人墨客们对柳“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你能从积累中回忆一些写柳的诗句吗?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柳叶儿》导学案8(含答案)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