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
2、学习运用对比和拟人化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野生马的赞美和对家养马的同情。
重点:
理解作者对待两种不同状态的马的态度。
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能力。
教学思路:布丰的这篇散文简直可以说精美得空前绝后。因为对于马,我认为,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比布丰写得更好。(梁晓声语)这篇写马的文章,无论是语言还是写法无不体现出这篇文章的精美。所以,围绕着这篇文章的美,作了这样的思路安排:
朗读——整体把握; 跳读——把握情感; 品读——欣赏美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马的图片。
2、说说有关马的成语或诗句。
今天我们走近布丰笔下的马。板书 —— 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积累字词。
3、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三、跳读课文,把握情感
1、作者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可以说是各有特色。那么,你欣赏哪一种?并说说理由。
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我欣赏或我喜欢 (家马/野马)因为
示例:我欣赏野马,因为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到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
同学自由发言。
2、小结,两种马都有优点。家马具有勇毅善良的品质,野马具有美质、美貌和美德的特性。
除了赞美,老师却读出另一种感觉来,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大家说说看。(悲哀、同情等)
为什么作者更倾向于赞美野马,同情被奴役的家马呢?
追求自由,崇尚自然……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一种情感呢?
这和布丰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
3、介绍布丰。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的主要著作《自然史》头三册出版以后,由于它用进化论和唯物主义解释了世界的起源,清除了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被巴黎大学神学院斥责为“离经叛道”,险遭“宗教制裁”。
布丰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的继承者,宣扬者。在他所描绘的世界图景里,上帝不是主人,主人是人;一切不决定于上帝,而是决定于人的双手。他在《自然史》中对动物的描绘,不是用完全客观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布丰赞美马,不仅赞美其自然美、灵性美,还要赞美其“人格美”。布丰将人类的美德赋予笔下的马,然而绝不给它们加上人类的陋习和恶念。所以布丰同情驯马的品格,然而却赞美野马的精神。布丰通过人性化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满,对人文自由的渴望。
4、小结: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自由,毋宁死”,是对自由权利的捍卫。
5、插入美文
如果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我知道是野马就难免会被狮子捕食了。
在我享受了野马那一种自由之后,我认野马不幸落入狮口的那一种命。
……
做不成野马,做战马也行。
不能如野马般自由地生,何妨像战马似的豪迈地死。
——梁晓声《如果我为马》
四、品读课文,体味美文
1、这是一篇介绍马的小品文,也是篇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你感受到文章的美了吗?请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理由。
示例:
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等等。
2、学生交流讨论
3、自由发言
4、小结: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发现好的文章往往是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同时我也发现同学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发现美的心灵。祝愿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寻求到对美的发现。
五、作业
1、积累有关马的成语、俗语以及诗句。
2、收集有关名马的故事。比如“千里马”、“的卢马”的故事等,和同学课外交流。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初一语文下册《马》教案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