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并积累以下词语,学会运用:

拘谨 颀长 健谈 熹微 悉意

寥寥可数 干净利落 孔武有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的特点。

(三)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登陆前,美、英、法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争局势,掌握了主动权,开始决定性反攻。英军第6空降师,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被运到22个机场,做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的准备。主战场硝烟弥漫,正义之师势如破竹。和任何风暴来临前一样,登陆的前一天,诺曼底近旁的一个法国小村笼罩在大战前的平静中。一个美国伞兵的降落,惊破了这里的平静。

(二)正音释义

颀(qí)长 熹(xī)微 寥(li2o)寥可数

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悉意:尽心尽意。悉,全,尽。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三)诵读活动

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1)文题是“勇气”,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2)你在预习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诵读时请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说说自己对小说中某一人物形象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

(五)交流活动

1、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明确:美国伞兵和法国夫妇都很有勇气。

(1)美国伞兵有勇气。

是什么使美国伞兵由“单枪匹马”,完全落在了“敌人控制的土地上”,到最终摆脱了德军的搜捕呢?是勇气。

他孤身陷入险境而能临危不惧,积极求生,向法国妇女求救。在被捕后不绝望,勇敢逃生。在被围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机智地折回小屋再次向法国妇女求救,连德国士兵也想不到回来搜捕。他最终成功脱险,他的勇敢与智慧令人钦佩。

(2)法国妇女的丈夫有勇气。

当妻子接纳了美国伞兵后,他没有犹豫,“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丝毫没有考虑到此举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3)法国妇女有勇气。

战争是残酷的,生活在德国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的法国土地上的人民,对于德国士兵的凶残、暴力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法国妇女不会不清楚藏匿盟军士兵可能给她的一家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她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毫不犹豫:“哦,当然啦。”这是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凶残、暴戾的侵略者的蔑视,对正义力量的支持,对正义必胜的坚信。但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丈夫被杀死,她成了寡妇,三个小孩子成了孤儿。但当她再次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时,仍然没有犹豫,还是那句质朴的话:“哦,当然啦。快!”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无私啊!美国伞兵的勇气带有人求生的本能,当然也不排除“为正义而生存”的因素,但法国妇女身上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对正义力量无私的支持,同美国伞兵相比,更可贵,更值得崇敬。

出人意料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出了人物超凡的勇气。

2、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持之有故、据之有理地阐述观点。见解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六)深思探究

1、联系全文看,写了几种勇气,它们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两种。一种是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一种是法国妇女为了正义而敢于牺牲的勇气。

2、面对灾难和死亡,这位法国妇女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

明确:对战争的痛恨和必胜的信念给了这位法国妇女以无比的力量。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失败,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七)设疑激趣

也许会有许多同学认为法国妇女更有勇气,因为她的勇气更崇高、更伟大,也更值得钦佩,她应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是文章为什么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略写的手法呢?

活动策略:设疑激趣在于启发学生思考,以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思考:从全文看,为什么描写法国妇女的笔墨并不多,却很感人?

2、讨论交流

明确:神态: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第一次)

满脸苍白,泪眼模糊(第二次)

语言:哦,当然啦。(第一次)

哦,当然啦。快!(第二次)

动作: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第一次)

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第二次)

作者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课文对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当美国伞兵问她愿不愿意把他藏起来时,她的回答十分简单而干脆:“哦,当然啦。”而且“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仅仅十几个字就把法国妇女在危急时刻镇定勇敢的精神表现出来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刚刚被敌人杀死,这时美国伞兵又一次来到她家请求庇护,她又一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可是她“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说明她已伤心至极。但她此时一点也没有犹豫,甚至“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就立即答应了美国兵的请求,语言同样是那样简洁有力。其实她的语言越是简洁,就越能显出她的勇敢坚强。她的行动同样快捷:“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她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危险,可见她勇气之大。

作者抓住典型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神态、语言、动作,以简胜繁地描写,把这位法国妇女刻画得光彩照人。

3、活动策略

(1)诵读、感受、比较、交流。

(2)默读品味。

(二)深思探究

1、除了以简胜繁外,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显得非常独特。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写一次午餐会上遇到美国伞兵,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七年级语文上册《勇气》教案设计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