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修辞手法,学会运用
3.养成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巩固复习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播放课件,显示课题),请大家看着这个题目,我们来猜测下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通过这个课题,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怎样通过看云可以知道天气变化。讲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
2.在进入文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放幻灯片,齐声朗读生字)
3.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⑴.标题和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
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又说什么?
明确:⑴。文章内容紧扣标题。所以阅读一篇文章应该首先从标题入手。通过阅读标题来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的去阅读文章。
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按照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4.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的去读文章,请大家一起齐读第一段。
⑴.找出最直接反映云和天气的关系的句子。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⑵.一般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语言总是非常准确、严谨的。试比较阅读课文后面方框内的补充知识那段。两者比较下,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章中这一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形成排比。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富有情趣,吸引读者的兴趣。而方框内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为什么不用这种语言说,原因是多种的,他有实际用途的需要,读者的对象等原因。比如我们用药的说明书,就不能用生动的语言。
5.阅读第2到五节,找出作者写了哪些云?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薄云,代表天气晴朗。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低而厚密的云,代表了阴雨雪冰雹天气。
6.除了云的形态可以预知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观察天气?
明确:云的光彩。
阅读第六节⑴.请大家找出有哪些光彩。分别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天气征兆?
明确:晕——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虹——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⑵.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现象呢?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7.讨论:既然看云能使我们辨别各种天气,那么我们还需要天气预报吗?为什么?
明确:虽然看云能够认识天气,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仅凭肉眼无法全面准确的判断。因而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这个认识,作者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总结全文当中也特意提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只依靠云来判断天气。这表示了作者对科学的严谨和对我们读者的认真负责。
8.课堂小结:这篇文章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的变化。虽然内容看似多,但却并不显得凌乱,而是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原因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作者却写的非常生动形象,这在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界的细心观察。只要我们能够认真仔细的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9.课后作业:
填写表格。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看云识天气(我的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