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森

从小学至今,受过许多老师的恩惠,又认识了不少同行,印象最深的还是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陈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陈老师那时也仅有四、五年教龄吧,但却已是非常优秀的了。

陈老师在教学上最有特色的是开展语文活动。课内他很少全篇串析教材,总是蜻蜓点水地将关键问题指出,便让我们自读,而更多的时候他引导着我们参与种种活动:利用课前五分钟,我们按座号轮流上台去向同学们介绍一首诗歌;一学期内,甚至寒假,我们总要出几次手抄报;班上有了一份同学们自己写作、自己刻印的读物——《周记选刊》,作品都是陈老师从我们周记中精心挑选的佳作;教我们自己出阶段试卷;让我们精选自己的”得意之作”,编成作文自选集,并设计封面,分批挂在教室内展览,互相批阅;为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班上设了课外读物书橱,陈老师带头捐书……这种种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增长了我们的见识,锻炼了口才和胆量,培养了我们实践的能力。特别是每周一期的《周记选刊》,使同学们有了发表自己习作的机会,更添写作的兴趣。毕业时,这些油印刊物被我一份不落装订成册,保存至今,成为高中生活的永远纪念。待到条件成熟后,陈老师又在学校率先办起了《星河》报——而那个时候,并没有几所学校有自己的刊物。

可是,当时,陈老师的这种种做法并没有得到理解。有些同学对他的教学方法很不习惯,对于他要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感到不满,甚至怀疑他的授课水平。可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在一堂校际语文公开课上,陈老师将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指导我们比较着阅读,我的收获是极大的,在座的听课教师也都流露出欣赏的眼光。回想起来,陈老师哪是不会上课呢?他只是在尝试。从我现在的理解水平来看,那时的他已经是在搞教学改革了,他在试着用种种方法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或竟可以说,那时的他就已经在撇开”应试教育”的框框,进行”素质教育”的摸索了。

对于人们的不理解,毕业后我曾问过陈老师如何对待。陈老师说:”坦诚何须理解。要做到让每一个人都理解是不可能的。如果整天顾及平息人家的捕风捉影的议论,那就不要干事情了。”

陈老师在教学上敢于创新,在待人方面则极为亲切。不仅对待优秀学生,对待后进生也是一视同仁。我们都是极信任他的,有什么都愿意和他说。后进生怕将成绩单拿回去给家长签字,陈老师总是宽慰他们。班上的一名同学由于在重点学校学习跟不上,转到我们这所普通学校,当时她很灰心,可后来她告诉我:转过来实在是幸运,因为碰到了陈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她的话给我很深感触:不管我们将来是否能考上,能碰上一个好老师也就是毕生的财富了。

最感动我的是陈老师给的帮助。当我在周记里流露出自卑时,陈老师给了我这样的批语:”每个人都有生存、学习的权利,多参加集体活动,勇敢地走下去。”当我为学习上的困难感到彷徨时,陈老师指导我学习方法,鼓励我;当我为社会上的阴暗面发牢骚时,陈老师教导我:”不能忘记人还有一个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任务。坐享其成、空发议论是没有用的。”毕业来临,分别在即,陈老师为我题了一首小诗,含蓄、委婉地指出了我的性格弱点。那些零零散散的批语都被我剪贴起来,和这首小诗放在一起,时时催我自省、激我上进。

老师对学生的付出是无私的,甚至完全是不自知的。我想,陈老师一定不记得曾经给过我的帮助了,而学生却铭记于心。老师所做的又何止这些呢?篇幅所限,无法尽述罢了!

正因为陈老师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在我完全有机会不做一名语文老师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闪过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要去念中文,我要做一名像陈老师那样的语文老师。于是,今天,我也做了一名语文老师。虽然我现在清楚地知道,我可能一辈子无法做到像陈老师那么优秀,但我愿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辱职责,为我的学生作出表率。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我的老师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