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备课卡

主备:夏晓云 二次修改:王文华

内容

第一单元

共选编4篇课文,其中两篇是诗歌,现代诗歌和古诗各占一篇;还有两篇,一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一篇是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都与“春天”有关。

《走,我们去植树》用孩子的口吻,生动地描述了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并展现了植树造林给人们、祖国、大自然的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号召大家投入到绿化祖国的行列中来。首尾呼应、讲究形象是这首诗歌的特点。

讲读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每一节诗歌的大意,注重朗读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和体会植树的意义,以及少先队员们植树的快乐。要加强诗歌的情境教学,避免上成关于植树的常识课。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

课文的三段之间是典型的分总关系,有别于以往的段落结构,可以据此进行“篇”的训练,又可以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写人文章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梗概,把握情节,其次,要让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抓住关键语句,细细品味人物的品质。就课文而言,那就是竺爷爷和孩子的两次对话。竺爷爷对话时的神态尤其要注意,要出示有关句子,让学生去品味。最后的总结侧重于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其它方面的教育。

《燕子》这是一篇颂春的文章。在作者笔下,燕子是那么的活泼机灵,春天是那么的烂漫无比!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在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理解每一小节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让学生感悟燕子的动静之美,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传神的描写之妙;还要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从而明白燕子与春天两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字里行间那份浓浓的春情。

《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通过对春天优美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独特感受的。

《江南春》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著名的写景诗。前两句写江南秀美的春景,第一句自然景观,第二句是生活场景。从观察的角度来看,诗人的视野之大谓之“千里”,所以说这两句是对江南春景的整体概括。后两句诗人寓情于景,既抓住江南烟雨和南朝寺院的特点,又借古讽今,真是一举两得。写景诗如此高的意境并不多见,难怪人们称其为“小李杜”。

《春日偶成》全诗的诗眼是“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乐”?“云淡风轻”春天的景色使人平生一份轻松;“傍”、“随”、“过”三个连续的动作,表明诗人郊游时愉悦的心情。此时,“我”“乐呵呵”地在想些什么?一个年老之人不服老,怡然自得,热爱春天的感情跃然纸上。

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2、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会生字。

教学

重点

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态度;观察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突破

重点

难点

多读课文;注意培养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态度。

课题

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花

3.燕子

4.古诗两首

习作 1

练习 1

2

2

2

2

2

2

3

课时备课卡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自己绞尽脑汁,不知道写什么。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一些大作家教给我们一些好办法。出示鲁迅、茅盾老舍3位大作家的话。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1、观察插图。

许多在事业上有作为的人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对于他们事业的成功很有帮助。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一方面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如果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成功很有帮助的,还能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

三、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方法:1、要持之以恒。2、写日记就是把自己的事写下来,不能胡编乱造。3、写日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读书吗?你喜欢看哪一类的书?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高尔基就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健康的图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鲁迅年轻时发愤求学,他购书数千卷,日夜攻读,学识日长,以至达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博学程度。他以烧饼充饥,辣椒御寒,节衣缩食省钱购书。因为成绩优秀而获得的勋章,鲁迅都拿去换书,从不保留。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人士也许正因为认识到书所具有的价值,往往嗜书如命。宋代的司马光,既是政治家,又是学问家,藏书达万册以上,故人称“藏书癖”。大诗人陆游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书巢”,因为他藏书之多使书籍堆满房间,“或栖或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非无书者”。

二、切入话题

1那么对于给予我们精神食粮,带给我们快乐的书籍,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它呢?请看屏幕。

2屏幕上显示5幅照片:

(1)一位学生无视类别,将书随意插放。

(2)一位学生将书折角。

(3)一位学生读书时将书卷起。

(4)一位学生放书时用力过猛,书角已折坏。

(5)一位学生正用软刷轻轻刷去书上的灰尘。

3请学生说说,5幅照片,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教师进而总结:

(1)图书要分类整理和摆放。

(2)看到某处不能随便打个折,而应用书签或者书中的丝线。

(3)不可将书随意卷起来看。

(4)翻看图书动作要轻,放置时不能硬塞。

(5)要保持书架的整洁,营造良好的藏书环境。

三、总结话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任何事都应该防患于未然,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教育周围的人要懂得爱护图书!

关于内容及注意点。

开头写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

主题部分开头空两格,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4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书不小心损坏了,怎么办?

(图2)的这些同学正在干什么?(修补图书)

(1)他们使用哪些工具?(胶棒、胶带、剪刀、白纸等)

(2)你知道如何修补吗?假设:如果图书卷起角,如果图书被撕坏,如果书壳已脱落……怎么办?

(3)现场请同学示范,教师给予指导,并用实物投影显示其修补的效果。

板书设计

坚持写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了爱护图书的好习惯。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课时备课卡

课题

1.走,我们去植树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卡片若干。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回忆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B、“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D、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放课文录音三遍,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

2.指导朗读技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板书

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教学反思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读以后,有学生提出了补充意见:”这首诗除了叫人们去植树,还写了植树的好处。”于是,我让学生拿起笔来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面作个记号。学生很快找到了第3、4、5、6小节。”那么剩下1、2两个小节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诵读感悟”环节。 二、抓关键词句。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课时备课卡

课题

2 第一朵杏花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相关资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第八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发布于2020-11-09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