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读。
1、借图激趣。同学们,你们到过香港吗?看过香港的美景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香港去看一看。
2、展示电脑课件①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香港位置,简要介绍香港回归祖国前后的情况。②出示香港夜景录象。③提问。看了这些片段,听了介绍,你想说什么?激发学生自由表达,加深对香港“美”的感受。
3、出示课题,齐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学习。因此,语文老师每堂课都要讲究开场的艺术。教学过程中课件的播放,为学习课文创设了一种情境,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架起了教路、学路与作者思路之间的桥梁。三个步骤的设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诱发其情感,引发其探索的兴趣,为随后学生的“敢问、乐问、善问”作好了铺垫。)
二、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提问,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说香港是‘东方之珠’?”
生:“为什么要以‘东方之珠’为题目?”
师:这些问题提得真好!针对课题质疑,有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还可以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来提出疑问。(课件出示:“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生齐读,自由读。)
师:读着这句话,你想弄明白什么?
生: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你是个会思考,会提问的孩子,掌声送给你!大家还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香港的沙滩是迷人的?
(师板书:沙滩 迷人)
生:为什么香港的公园是著名的?
(师板书:公园 著名)
生:为什么香港的街市是繁华的?
(师板书:街市 繁华)
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板书旁边依次加上三个“?”
师:同学们的心中有很多疑问,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学生紧扣课题、中心句质疑问难,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生发现的问题,层层递进,虽然水平各异,但因为他们是自己生疑,点燃思维的火花,自然为下面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三、研读释疑,读中感悟。
师: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呢?请同学们反复阅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课件,自由说说你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师指出香港的地理位置,体会“南大门”,然后课件再出示香港浅水湾的沙滩,海洋公园,铜锣湾景色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体会到香港很美。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把这种体会表达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重读“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淡化了内容的分析,着重凭借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突出自主性,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读说结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见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师:读得多好啊!为什么香港的沙滩是如此迷人,香港的公园是如此著名,香港的街市是如此繁华?请同学们自由反复读课文2~5自然段,自由选择一个地方,用笔划出表现这个地方美的词语、句子,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自由合作,进行探究。
(生圈圈画画,评评议议,并写批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其中评价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着眼点是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1、讨论交流“迷人的沙滩”的学习结果。
师:谁来说说?
生:我从“浪平沙细”“阳光和煦”“漫步”“沐浴”“倾听”“舒服”等词语中体会到浅水湾的迷人和人们在浅水湾旅游、度假时,沙滩、海风、海浪给人带来的舒服美好的感受。
(师板书: 浅水湾 浪平沙细 阳光和煦 漫步、沐浴、倾听)
师:理解得好!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它的美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继续讨论其他句子。方法基本同上。
……
(教师重视阅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理解后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 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讨论交流“著名的公园”的学习结果。
师:作者又是如何介绍“著名的公园”的?在这一部分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生:我最喜欢“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这些句子。
师课件出示这一部分的录象,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具体理解“精彩”一词的意思,感受人们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海狮表演的热烈场面。
(凭借课件,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讨论交流“繁华的街市”的学习结果。
师:香港街市的繁华又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出示课件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灯的海洋”“闪光的长河”理解铜锣湾的热闹和夜香港的繁华。课件再出示夜香港录象,让学生观察想象美景,通过朗读比较、理解“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一是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一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静一动,美丽极了,明亮极了。反复朗读两句比喻句“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读给同桌听,读给全班同学听。 (进行比喻句的品味,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师:大家交流了很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当一回小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学生主动参与到“板书设计”过程中,同时在组内交流、评议。
(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信任不够,对学生的潜力估计更是不足,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自学常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了3~5自然段后,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板书设计过程当中来,打破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回归整体,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无比璀璨”,回放录象,板书“东方之珠”,体会香港的美丽,如璀璨的明珠,产生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四、自由练说,培养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按以下的句式说话,课件出示“香港的 真美啊!你看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当一回小导游,发挥想象,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小组再派一名同学汇报。
2、课件出示香港“九龙”的景色图,要求用以上的句式,发挥想象,再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说一段话。
3、把你说的写在本子上。
(引导学生顺着课文延伸想象,拓展画面。通过当小导游的形式,有效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再造想象,学生的自主性再次被调动起来,形成情感的高潮。)
教学后的思考:
苏教版第五册第19课《“东方之珠”》,由两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共有六个自然段,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设计本课的教案时,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以疑导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提问,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三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3、读中感悟。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老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
4、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其中评价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着眼点师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学习三至五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自由合作,进行探究的要求,交流“繁华的街市”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板书设计”过程中,同时在组内交流、评议。目的在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以疑导学,自主探究发布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