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工具性,加强语文情感性,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两大基点。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语文工具性和情感性的训练在实践中往往倚轻倚重,很难得到较好的统一。或是突出了工具性而削弱了情感性,或是加强了情感性而淡化了工具性。这样,追求语文训练工具性和情感性的有机统一,就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校语文组开展了专题研究。下面就结合说课来汇报一下。
一、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教材。
《秋游景山》是第七册第四单元重点课文,记叙了“我们”秋游景山时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全文技游览顺序可分为两段。先写走进公园看到的美丽景色,接着写来到果园,看到果实累累;秋色迷人,最后登上万春亭,举目远眺,北京城尽收眼底。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从语文课的工具性来分析,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分段的能力,从而落实第四单元重点训练课目——学会按时间或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同时,也使其它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训练。再从语文课的情感性分析,课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首都北京园林建设和现代建筑的雄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北京的赞美之情。
像这样借景抒情的文章,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又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使工具性和情感性相互结合,水乳交融。
二、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制定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再根据本学期教学目标“能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按时间或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
2.能技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3~7自然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根据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全文教学任务,我作了这样的分配和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了解课文,给课文分段,读懂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词义。
第三课时:进行词句和朗读背诵训练。
下面,我着重从工具性、情感性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因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2.工具性目标: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景物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单元重点训练项日,确定课时重点是:技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难点是:感受景物的美。同时,也是从工具性和情感性两方面来确定的。
三、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选择教法。
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习题导练法”,根据这个目标,把课文内容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训练题,让学生通过当堂完成习题,进行语言的实践训练。
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用图画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
具体设计时,使两种方法融会贯通,相互交织,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以情促练,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美、领悟美、体会美,进入语言学习的奇妙境界,这便是以练激情。并在训练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
当然,两种方法结合是否和谐,还得看教程设计。
四、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设计教程。
工具性情感性双性统一不能只显示于一、二个训练环节中,而应当蕴含于全部训练流程中。据此,我安排了以下四大环节:
1.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2.整体悟情,梳理结构。
3.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4.结课化情,巩固延伸。
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每一步的设计: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大家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吗?还记得雄伟的赵州桥吗?还记得被誉为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吗?是啊!我们的祖国大好美景,真是数不胜数,特别是首都北京,更是令人神往,最近老师有位画画的朋友从北京回来,给我带来一幅图,我们欣赏一下(出示挂图)这就是北京的景山公园,请你看图这样说:景山公园( )。然后说:( )景山公园( )。”
这样设计有几个意图:(1)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入胜的导语,色彩艳丽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并为整堂课定下情感基调,而且在特定情境中训练语言,培养学生会说话,并把话说具体的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这样,两者相互结合,让学生有感而发,在愉悦的氛围中训练语言。(2)从心理学角度讲,运用旧知引出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整体悟情,梳理结构。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先请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诵,再完成以下练习。
“我们走进( ),看到山顶上万春亭和山脚下的大花坛,沿着山路来到( ),看到各种果实累累,再沿山道拾级而上,来到( ),美丽的北京城尽收眼底。”填三个地点,对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然后根据三个地点给课文分段。
这样设计有三个意图:①根据阅读教学规律,从整体入手把握全局,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②通过配乐朗诵渲染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情境美,语言美。③在这个情境中,运用习题导练法,化课文内容为习题,为学生铺设阶梯,佼学生分段能水到渠成,顺利达成训练目标。
(三)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这部分的学习,我主要抓了3个重点的句子,下面我以2、3两句为例来说一说,第二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
“盛开的菊花有( )色的,( )色的,( )色的,还有( )色的,真是( )!”
“盛开的菊花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 )!”
前者重颜色,后者重形状,通过观察想象体会菊花的美。
学第三句话时,我设计了一个书面练习,让学生读后填空。
“( )的海棠果
( )的大柿子
( )的大苹果”
再让学生连起来,用总起分述的结构练习说话。然后表演、朗读,体会课文拟人手法。
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有3个意图:
1.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体现训练综合性,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初步具有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多想、多读、多写、多说,使各种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我这里就设计了读的训练,想象力的训练和观察力的训练,还有说和写的训练,大大扩展了训练的总量,能提高40分钟的效率。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四年级教案:《秋游景山》说课设计之一发布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