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语文》4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在预习中,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有尊严,要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使学生体会到老妇人的行为实际上唤醒了乞丐的尊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齐国的晏子和革命者叶挺这两个人物吗?谁能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2.学生介绍人物。
3.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为了他的尊严》,让我们看一看本文讲述的内容和已学课文有哪些联系?
[评析:通过对本单元已学课文的复习,自然地导入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课文中提到哪几个人物?你能把所了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3.分组读课文,注意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难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进行批注。
2.组内交流批注的情况。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评析: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很广,也许会涉及到课文的各个部分,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如果学生找不到关键问题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抓住文章的矛盾处质疑,引导学生解决。]
问题一: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搬砖了吗?后来为什么搬了?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同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变化来体会内心变化。
问题二:引导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你感受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如“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问题三:乞丐干了这又脏又累的活,他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四:乞丐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
4.引导学生带着感激之情读乞丐的话。
5.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
6.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后果会怎么样?
7.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问题五:“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让他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引导学生抓住妇人的话,体会妇人很有尊严,而且很善良。
8.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妇人的高尚品质。
[评析:培养学生独立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每个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表演课文,随笔记感想
找几名同学表演课文,将自己学后的内心感受与同桌交流。
五、课外延伸,深入感悟
1.阅读《语文天地》中《嗟来之食》,围绕尊严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将其记录下来。
2.收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总评:
本课设计通过“提问题——解疑惑——谈感受”等环节,引导学生渐进有序地读书、理解、感悟,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几个不同问题的预设,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整节课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法,带着问题、认真充分地阅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突破课文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预习中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已基本扫除障碍,了解了课文内容。初读课文后,又针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疑问,以此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持续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与评析发布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