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出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故事不难懂,主要的意思是,刘备诚心诚意地去请诸葛亮出山,希望孔明先生能够帮助其成就霸业。这一点,学生只要沉下心来读一读,想一想是能够明白的。

教学伊始,我放手让孩子们去阅读。结果,由于学生阅读的水平,以及阅读方法甚至时代的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其中主要的疑问出现在一些词语的理解上。《三国演义》的语言虽然近于白话,但是仍然有一些古文的遗留。就拿三顾茅庐来说,就有难度,首先茅庐就让很多的孩子摸不着头脑,毕竟,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还真得没有见过这些主要依靠茅草制作的房子呢。这个还比较好解决,因为书上有插图。但是“顾”字的理解就要稍微的麻烦一些了,只有通过认真的阅读首段文字,才能从中发现,这里的意思是“拜访”。像这样的必须通过仔细阅读才可以解决的词语还有:蜿蜒起伏,茅塞顿开,恭恭敬敬等。还有一些词语则必须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请教老师帮助解决了,比如隆中,半晌,时辰,榻等。扫清了字词,明白了故事的大概含义。对于一些老师来说,差不多可以结束新课了。但是,别着急。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告诉孩子。

那就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这篇课文,为了表达作者的“尊重人才,为人要恭敬”观点,作者塑造了一个礼贤下士,诚意待人的正面人物形象——刘备。(这一点和整个《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主题是切合的。)为了让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得鲜活,作者尤为注意了以下的几个部分。

其一、注意了环境的描写。

文中对于卧龙冈一段的环境描写,对于烘托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主题都有帮助。你看,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不正影射这里正生活着一位等待时机大展宏图的诸葛先生吗?而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这些美丽的词语所描绘的一幅秀美的风景画。看着读着听着都很舒服,何况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呢?一定是心情愉快的,一定是胸怀宽广的,一定是聪颖灵慧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概就是这样的含义吧?

其二、注意了对比的运用

张飞是个莽汉,说话直来直去,一不如意就是打打杀杀。你看,他的短短数语,一下子就勾勒出了这位三将军的憨直。“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好在刘备不是这样,否则历史可能真的会由此而改变呢。这里通过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刘备尊重人才的形象。

第三、叙述有序,详略得当

三顾茅庐,肯定去过不止一次,是不是每一次都要详述一番呢?这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因此编者大胆的把前两次的拜访,三言两语,一笔带过,重点写第三次。这样的删减,让文章的主题更加的突出和鲜明了。

第四、善用比喻。用鱼和水的关系比喻刘备和孔明先生的关系,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当时茅塞顿开后的喜悦跃然纸上,真是呼之欲出啊!如此具体生动地描写得益于比喻。

最后,注意了细节的描写

没有细节描写,仿佛画龙而无睛,画人而无神,使形象苍白没有说服力。细节描写包括很多方面:外貌的细节描写、动作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等。细节描写是为了突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就是让我们感悟到刘备的诚意与恭敬。为了这个中心,作者把目光放到了一些细小的动作上。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继而是轻轻地敲门,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等。真是于细微处见真情啊!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三顾茅庐》教后感悟发布于2020-11-09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