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是一篇抒情文,又是一个传说。文中主要写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章短小精悍,想象丰富,文字优美。

教学目的: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抒情文的方法,基本功的重点是指导表情朗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和重点词句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渗透美育。

霍老师在进行抒情文教学时,依据课文和学生实际,有两个基本特色。

一、善于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霍老师在教学中因文而异,不套固定公式。这是一篇抒情文,但是又不像一般写景抒情那么单纯,有情节,意境较深。在审析课题之后,引导学生理思路。老师说:谁能说说这篇文章的思路?学生纷纷举手。学生说:“作者先交待了人物、环境,一直到听到远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是故事的开始,或者叫起因。”一个学生补充:“提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再从贝多芬走近到走进茅屋,这是故事的发展。”又一个学生补充说:“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对话,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曲,也可说是故事的发展。他在月光下,心情激动,弹完一曲又即席创作《月光曲》,这是故事的高潮,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重点。最后一小段,贝多芬飞奔回客店,把《月光曲》记录下来,这是文章的结束。”老师说:“对!很好!大家说说为什么高潮部分是文章重点呢?”学生说:“一是贝多芬情感最激动的地方;二是它反映了《月光曲》创作的集中点;三是反映文章的中心。”这就在教师引导之下,使学生明确了作者的思路,掌握了文章重点。

在讲读过程中,老师提出启发性问题说:“当贝多芬走进茅屋时看到了什么?他怎么想的?他怎么看出这家穷呢?结合插图想一想,看看课文再回答。”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读课文,说:“兄妹俩住的是茅屋、微弱的灯光、破旧的钢琴、黑夜里哥哥还在做鞋,所以说贝多芬看出这家很穷。”又一学生补充说:“他们买不起入场券,妹妹深夜还在摹仿着弹贝多芬的曲子。这些贝多芬都亲自听到、看到了,所以他断定这家很穷。”老师说:“大家列举了事实,很好。那么,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样呢?”学生们争着回答说:“激动、怜悯、同情……。”一个学生说:贝多芬遇到了一位懂音乐、家境又穷的盲姑娘,他心情激愤,非常同情……”老师说:“对!这么说可以,光说怜悯不确切。”这时全班学生有所悟,从提出疑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为解决弹完一曲又为什么再弹一曲,从思想上、知识上、情感上打下基础。这时孩子们大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劲头。

二、发展想象,渗透美育

这篇文章在知识上、思想情感上、意境上同当前四年级儿童都有一定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直观教具,采用视听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搭上前进的桥梁,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关键处霍老师善于补充必要的知识,唤起学生的联想。如,讲到月光照进了茅屋,好像披上了银纱……老师让学生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又如,学生读到盲姑娘说:“感情多深哪!弹得多纯熟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霍老师问:“这时贝多芬怎样想的?为什么马上决定为她再弹一曲?”这个问题较深,学生们表现出愤悱的状况,有的呈现出窘态。这时老师展示出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画面,有声有色的结合插图讲述了俞伯牙弹《高山流水》,钟子期赞叹,二人成为知音的典故。这时学生们争着举手说:“我明白了,盲姑娘懂音乐,贝多芬不但是同情、激动,而且是遇到了知音。所以心情更加激动,热情奔放,决心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补充这一典故,不仅增加了知识,同时为再弹一曲烘托了意境,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在课文的难点上达到豁然开朗。

重点词句的教学与指导表情朗读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渗透美育。霍老师把词句意义的理解与指导表情朗读交织在一起。如,教“微波粼粼”、“波涛汹涌”时,采取了出示图片,播放月光曲录音、用形象对比和学生描述以及表情朗读等方法,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形成鲜明的映象。又如,盲姑娘劝慰哥哥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她仿佛看到了……”。这类词句,侧重语意的领会。不从字面上去下死板的定义,而是联系上下文,让学生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再用恰当的声调表情朗读。再如,教表示人物动作、事物发展的词,像盲姑娘听贝多芬弹琴,先是“入神”,后来就“陶醉”了。写贝多芬动作的词:听到→走近→走进→弹→再弹→飞奔,使学生抓住课文的线索,加深了理解,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老师在指导表情朗读时,除了自己表情范读以外,还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读到“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学生读的语调不协调。这时霍老师让学生想象贝多芬的思想感情,体味在月光照耀下,忽然刮起大风的情景。有的学生说:“贝多芬想到盲姑娘那么爱弹琴,又懂音乐,连张入场券也买不起;他想到盲姑娘是难得的知音,却没有条件听自己弹琴;他想到当时社会上穷的穷、富的富,愤愤不平。这时心情愤慨、万分激动,所以琴音又高又快,像狂风巨浪,波涛汹涌。”这时老师让学生听音乐,有的孩子随着琴声小手指也在打着拍子。之后,表情朗读时,情感充沛,抑扬顿挫恰合其度。到下课时,多数人都能背诵重点段落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月光曲》琴声波澜起伏,隐约可闻,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学生们在美的旋律中思考、想象。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在表情朗读,认真练习背诵,有的听音乐,有的回味文章的意境。孩子们沉浸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旋律之中,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选自《霍懋征语文教学经验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听《月光曲》课堂教学有感发布于2020-11-09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