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永恒主题。在使用语文新教材时,必须要以二期课改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优化识字教学的氛围、形式和过程,使识字教学成为学生喜欢并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那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高速、有效地识记汉字,如何多角度的尝试识字方法,并在识字环境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做到读书、识字两不误,同时也让学生尝到朗读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边识字边朗读的能力是我值得研究的。

二、案例过程:

片断1:

教学生字“响、请、讲”的时候,我结合课题导入,先让学生听一听电话铃声,引出了句子“丁零零,电话铃响了。熊猫妈妈去听电话。”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然后进行生字教学。要求学生读准后鼻音,字形方面突出“响、请、讲”四个形声字的记忆方法;学生提醒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请、进”。比如“蜻、精、睛、晴、情、进”等等,学生说出了很多字,大大提高了识字的兴趣,在这个时候,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学完了这3个生字宝宝,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两句句子?”结果,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片断2:

紧接其后,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听课文录音,说说熊猫妈妈一共听了几次电话?”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文的第3、第4小节。通过对比,主要突出“又”和“再一次”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明白用这些词语来表示先后顺序并且让学生学习“再次”两个生字,重点指导“再”的写法,注意笔顺。“次”的教学中主要区分反文旁和“欠”的写法。在随后的朗读中,我让3位同学来读熊猫妈妈三次接电话的不同句子,通过朗读的对比,提醒学生注意强调3次听电话的不同用词方法和朗读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案例反思:

课后,我回顾了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觉得本课教学中,在目标、过程、效果上,总体上比较满意,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通过教学,我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容量,但不是知识内容的累加堆积。整个教学过程能紧扣目标,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学文、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环节彼此衔接,顺理成章。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互动自然有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觉得比较有收获的有两点:主要有:(1)方法多样,激发兴趣。在本文的开篇,我事先准备好了一只可爱的熊猫玩具,通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你喜欢熊猫的原因。这样为学习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老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而是通过让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到我国的国宝熊猫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拓展延伸时,在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玩打电话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2)巧妙识字,加强积累。识字是新教材的重点。根据这一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中,始终以识字教学为中心。对生字的教学进行合理安排,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第二学期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放手让学生交流自己独特的识字好方法。但老师应有一定的点拨,把十个生字按其特点突出重点地检查反馈自学效果,省时高效。如:字音方面“铃、响、请、讲、争”要读准后鼻音;字形方面突出“铃、响、请、讲”四个形声字的记忆方法;写字方面,重点说说“演、滑”的记字方法和笔顺。这样,不是平均使用力气,而是有所侧重。(3)归类学习,随文朗读,识字与指导朗读相得益彰。由于课文第1、3、5小节,第2、4、6小节结构相同,内容相近,所以教学中进行了合并学习,找出异同处,理解不同文字在表达中的作用。如:“去、又去、再一次去”表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先后共听了三次电话,学生明白后,朗读时自然而然地读出了重音所在;又如孩子们在电话中告诉妈妈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让学生找出共同点,得出了结论:先告诉妈妈自己是谁,再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最后告诉妈妈自己和那里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这样既理解了内容,知道中国的熊猫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情,受到了各国小朋友的欢迎和喜爱,又为拓展训练打电话作了说话的指导。

在教学中有成功也有遗憾。由于课文充满童趣,学生学得开心,我可以更投入些,在指导中充分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和情感的激励去挖掘孩子月的的潜力。让学生更流利、更充满情感地进行阅读。通过反思,我明确地认识到教学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总结识字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随文识字,边识字边朗读的好习惯。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熊猫妈妈听电话教学案例发布于2020-11-09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