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小狗包弟》是巴金老先生一片感人至深的散文名篇。同时也是新选入的课文。它处于第二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要在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应依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学生个性的阅读,结合交流、研讨和教师的点拨启发,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体悟作者的愤怒、悲悼之情,和深邃、邈远之思。引导学生深入体味、咀嚼,拓展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人生感受。深入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忏悔之情和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

鉴于此,我将这篇散文的教学作以下设计:

1、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问题的力度与语言表达能力。

⑵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深挖文本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研讨。

⑶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文本的交流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其对人性的思考。

2、教学重点:

透过文本,获得对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3、教学难点:

对人性兽化的思考,获得对作者本人心灵伤害和内心反思过程的深刻认识。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狗吗?为什么?

答案预设:

生:喜欢,因为狗可爱勇敢忠诚……

生:不喜欢,被小狗咬过。

师:为什么咬你?也许它以为你要侵犯它主人的家,这正好体现狗的勇敢忠诚。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你喜欢小狗包弟吗,你觉得巴金的家人喜欢它吗?

(请同学们注意课文中关于小狗的描写,并抓住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圈点勾画,答案如下:

⑴ 阅读第二段,“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⑵ 阅读第三段,“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处得很好。它不要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

⑶ 阅读第三段,“有时我们在客厅接待客人或者同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

包弟很可爱,很乖,它会作揖来讨吃的,给巴金及家人带来的很多欢乐,甚至巴金的朋友都很喜欢它,比如日本的由起女士就多次问起小狗包弟的情况。

⑷ 阅读第四段,“我的爱人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牵头回去喂包弟。”

小狗和巴金的家人一起生活了七年,彼此间有着很深的感情。巴金的爱人萧珊为了喂它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向服务员讨骨头。

⑸ 阅读第五段,“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来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珊,不住的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

包弟对家人也非常重情义,家人出门,它就天天守在门口等家人会来。而主人会来时,它的兴奋劲特别让人感动。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八公犬,它在日本是义犬的代表。它几年如一日,在漫长的等待中默默地死去,非常令人感动。

三、自主探索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刻体味作者痛苦、自责的内心情感

思考:

1、既然如此喜欢包弟,为什么巴金还要把它抛弃掉呢?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做法?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组长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答案如下:

⑴ 同意。俗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是一条狗呢?再说巴金也是为了保全家人,和小狗比起来,家人要更重要。结合背景,我们知道,文革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人人自危,为了保全自己,出卖一条狗又算得了什么呢?比起那些出卖家人,朋友,邻里的人,我觉得巴金算好的了,我很能理解他的做法,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⑵ 我不同意巴金的做法,小狗包弟虽然只是一条狗,但它也是一条生命,它也有它的生存权,难道只因为它是一条狗我们就有权利剥夺它的生命吗?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更重要的是,包弟和巴金及巴金的家人一同生活了七年,从课文中我们能够感到包弟只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家庭成员,它不仅可爱,而且忠诚,它日日守候主人的归来,如此的忠诚,最后却被解剖,我感到很心痛。

⑶ 我觉得不能用同不同意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也不同意巴金的做法,但对他的做法我能理解。巴金这么作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第一组同学已经说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何况是一条小狗呢?巴金在十年浩劫中不但失去了小狗,更失去的至爱的人萧珊。他本身也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我觉得他是很痛苦的,也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2、对巴金的做法同学们基本上是能够理解和宽容的,既然如此,那巴金为什么不能像同学们那样理解宽容自己的行为呢,为什么还要如此痛苦和自责呢?还有课文开头为什么要讲艺术家和一条小狗的故事呢?它和巴金与他的小狗包弟的事有什么联系吗?

深入思考,答案如下:

我们透过文本可以感知巴金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痛苦、自责是因为面对非正义的事情时,他的无能为力,他违背良心作了自己不愿意做也不想做的事。他谴责自己对包弟的“出卖”和“背叛”,谴责自己的懦弱。对巴金来说那是一种“委屈求全“的羞耻。表面上包弟被送到解剖室解剖,实际上一同被解剖的还有巴金的心,巴金的灵魂。

而课文开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我觉得是想借此引出作者与包弟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像这一类的故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也足见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

四、深挖主旨,体味作者创作意图

思考: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有多少情感上的收获?

1、我很钦佩巴金敢于解剖自我的精神和敢于说真话的勇气,要知道巴金的做法和那个时代的有些人的做法比较起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所以他的这种剖析自我的勇气和精神和善良的品质都让我着实感动。

2、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让我读后久久不能释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月,人情殆尽、朋友疏远之时,小狗用它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的无情的万般世相,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也许我们正在兽化,我们的所作所为有时不如一只狗。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呼唤。

3、我觉得这篇文章客观的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缺少人情,缺少人性,缺少安宁的气氛。人,尚且不说惶恐至何种地步,连一只小狗也无安宁之日。一场文革,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之中。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

【板书设计】

人性呼唤

包弟──巴金

人性讴歌

小狗──艺术家防止重蹈辙

【教学反思】

本人非常喜欢这篇课文,第一次阅读时就被作者文章中的深厚情感感动的哭了。所以思考如何在教授时打动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作者内心丰富的思想情感。课文语言质朴,如同口语,但文本内涵深邃、丰富。这就需要教师深挖字里行间作者渗透的深厚情感。

1、以情动人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把握课标要求,深挖文本语言内涵和情感内涵。,我把对文本进行精要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解读作为教学突破口。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把学习的镜头直接聚焦在作者痛苦、自责的情感世界中。通过抓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来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润养学生的心灵。加强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师生互动: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是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所期盼和呼唤的。没有学生参与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基于这个认识,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采用了“整体感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挖主旨”的方法,并把它作为推进教学进程、解决课堂疑难的策略和方式,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合作沟通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为带动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性。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小狗包弟》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