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

2. 使学生体会散文中“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和热爱。

教学设想

1.由介绍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入手,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2.指导学生具体品读课文,体会郁达夫作品里的真与美。

教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我们大家刚刚走过一个秋天,请同学们谈谈记忆中的秋景(学生回答)。可这秋天在女革命家秋瑾的笔下却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在辛弃疾的笔下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可见不同的人对秋天的感受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著名作家与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教师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要对郁达夫先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首先补充课下注释①的内容)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以下为了解的内容)郁达夫是同鲁迅、郭沫若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他家境贫寒,三岁丧父,曾留学日本,饱受异族的歧视。满腔热情地回到祖国,面临的却是失业和居无定所的现状。当时中国的黑暗环境与个人的不得志经历,使他思想苦闷,性格抑郁善感,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所以人们对他的作品的评价是“唯真唯美”,在本文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郁达夫作品的真与美。

二.鉴赏课文

(一) 总体概括感知课文

师:作者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对北国之秋的特征作了概括

生齐答:清 静 悲凉 (板书)

师:作者把这清 静 悲凉的特征隐藏于他所绘制的几幅画面之中,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讨论并找出共有几幅画面,对应哪个段落,给每幅画面概括出一个相应的标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明确:(板书)

秋晨院中赏秋图

晨起观落蕊图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果图

(二)欣赏画面,体会“物我合一”的“真”与“美”。

1.欣赏第一幅画面:

师: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画面中的具体物象。

生答,师明确:

破屋 浓茶 小院 碧天 漏光 残垣 蓝朵 秋草

师:我们来具体看这些物象的特征。

问:天色是怎样的?

答: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问:这样的天色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答:高远 洁净

问:这与故都秋景的哪个特点相符合?

答:清

问:鸽声是什么样的?

晴天下驯鸽的飞声

问:这与故都秋景中的哪个特点相符合?

答:静 以闹衬静

问:再看日光、牵牛花、秋草,还有那屋、墙又是什么样的?

答:日光一丝一丝漏下来 牵牛花的蓝朵最好 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破屋 残垣

师:给人带来几分寒意的日光,冷色调的牵牛花,生命即将终结的秋草,还有那破屋残垣和小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答: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问: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答:像北国的秋天一样:清 静 悲凉

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使学生初步领悟到散文中情景交融的美)

2. 欣赏第二幅画面。

杜牧曾有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我们不妨仿写一句:“寒蝉凄凄雨霏霏,秋在故都槐蕊落”。请同学们在第二幅画面中找出体现秋之清、静、悲凉的句子。

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联系作者遭遇)

答:对前途感到困惑,内心悲愁,苦闷。

总结:作者又是融情入景,以景语寄情语。

在这两幅画面中出现的这些物象,它们共同构成了故都之秋的实。由此,我们不禁又想起马致远笔下的秋景。

天净沙 秋思 仿写 天净沙

枯藤 老树 昏鸦 破屋 浓茶 小院

小桥 流水 人家 漏光 鸽声 碧天

古道 西风 瘦马 秋草 蓝朵 残垣

夕阳西下 槐蕊铺地

断肠人在天涯 落寞人在故都

3. 欣赏这三幅画面(采用问答式,以问代讲,学生讨论回答) [next]

问:这三幅画面中的主要物象是什么?

答:秋蝉 秋雨 秋果

问:作者是怎样描述秋蝉的叫声的?

答:衰弱的残声 啼唱 嘶叫

这一“啼”一“嘶”不禁是我们联想到“杜鹃啼血猿哀鸣”“路长人困蹇驴嘶”这样的诗句。

问:这是我们的内心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答:悲凉

问:北方的秋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奇 有味 更像样

问: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述秋雨的这一特殊之处的?

(学生听本段录音找出相应内容)

答:人,人的穿着,人的活动背景,人的动作、神态,对话语调

问: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答:悲凉

鲁迅的散文《 秋夜》开头两句:“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可以说枣树是北方之秋的硕果。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仿佛也跟着作者目睹了那淡绿微黄的枣子,享受那一年中最美好的Golden Days,享受那一份清凉与寂静。

作者正是借助这五幅画面形象地描述了故都之秋的清 静 悲凉 。作者为什么只喜欢这样的秋呢?读十二段找出相应的两个句子。

正因如此,才有第十四段的直抒胸臆,表达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挚爱,作者特意选取了江南之秋作为参照,那江南之秋又有什么特点呢?(与第二段照应)

三.小结

学习了本文 ,我们不禁感叹,生在北国的我们十几年来怎么就没有秋的这种味道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和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孤独的秋象一首诗,深沉而含蓄;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像一首歌,忧伤而又苍凉。郁达夫先生正是用他自己的心去感受故都的秋,真是一物一景总观情啊!

四.作业

通过描写雨来表达自己或喜悦,或悲伤,愤怒,惆怅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景 图 情

清晨院中赏景

清 一

晨起观落蕊 切 眷 恋

静 秋蝉 语

秋雨 情 挚 爱

悲凉 语

秋果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故都的秋》教学设计6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