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它叙写了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欺骗,最后竟遭虐待遗弃,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和痛苦。她悔恨交加,义正辞严地控诉了男子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全诗反映了男权社会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对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抗议。

全诗共六章,运用了回忆倒叙的手法。

第一章追叙“氓”向她求婚的情形。韩峥嵘的《诗经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认为“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笔者认为不妥。郭锡良《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将其译为“忠厚的样子”,甚当。这样才能与后文的“至于暴矣”形成对照,把“氓”前后判若两人的虚情假意揭示出来;才能将这位女子的善良性格勾勒出来,以至于被“氓”欺骗,全诗一开始就奠定了悲剧的基调。这位女子对“氓”一片真情,一直相送到“顿丘”很远的地方,并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认为,后两句不是表现的女子的软弱忍让,而是表现的女子的温柔娴良。这样,全诗第一章这位女子善良温柔的形象已浮出水面。

第二章叙写她怀着一片痴情与“氓”结婚的经过。“复关”,“氓”居住的地方。这里是借代,以“复关”代“

氓”。这一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此时的女主人公已轻信了“氓”的誓言,已完全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见不到心上人,“泣涕涟涟”;见到心上人,“载笑载言”。同时与后文“氓”的“二三其德”形成了比照。对誓言的轻信,对卦象的轻信,使“氓”最后如愿以偿,也一步步将她推入了悲剧的深渊。

第三章写她悔恨自陷情网。一开始用了“比”,拿“桑之沃若”,来比自己的年轻美貌。再用“斑鸠食桑葚”比自己沉溺于爱情之后不堪设想的后果。据说斑鸠食桑葚过多会昏醉。此时,这位女子已开始觉醒。接着,以此起兴,引起所咏之词,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运用对比手法,暗示了悲剧的必然结局。“说”通“脱”,“解脱”之意。

第四章写她被遗弃因而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一开始也用“比”,拿“桑黄而陨”喻自己青春不再、容貌衰老,暗示了“氓”

变心的原因,不是她品行不端而仅仅是容貌衰老!再通过叙述在“氓”家里的吃苦受累却被遗弃的经过,对“氓”的三心二意作了强烈的控诉。至此,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已显露无遗。这一章借景言情的一句,“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写得含蓄而深沉,将这位女子的孤独无助、悲愤之情推向了顶点,这怨恨之情就像那滔滔淇水之潮一般难以平静。

第五章写她在婆家的苦状和被遗弃后的不幸处境。这一章主要表现了这位女子的勤劳朴实。“氓”的心愿已足,对她的凶暴,与她的辛勤操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位女子没有过多的指责的话,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沉重,“此时无声胜有声”,内心的怨恨悲愤之情正如潜藏的急流一样正积蓄着力量,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然后又运用烘托的写法,用娘家兄弟的不理解与嘲笑来衬托她独自伤神的处境,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她冷静地思前想后,反思这多年来的生活,加深了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的了解,促使了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促成了她思想的成熟。

第六章写她复杂的悲愤心情,并表示与“氓”彻底决裂。这白头偕老的想法徒增了女主人公的怨恨之情。然后又用“淇有岸,隰有泮”反比自己痛苦无边、没有尽头,再通过回忆幼年的欢乐及山盟海誓想到如今“氓”的背弃诺言,她不再去想这些伤心的往事,发自内心地果敢地喊出了“亦已焉哉”,第五章中积蓄的反抗力量如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促成了她与“氓”的彻底决裂,也促成了她个性的张扬。这在当时应当说是惊天动地的一声呐喊,也为后世女子追求自己的个性树立了一座丰碑。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卫风氓》赏析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