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本文编排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苏教版)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要求,本板块有两篇,前一篇是《陈情表》,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古代优秀散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借本篇体会亲情的真挚美好,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人格。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教学时先扫除少量文言理解的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在朗读中品味、赏析。本教案适合农村中学中下等学生使用。

目标要求:

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2、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复杂感情。

3、 重点赏析本文对人物的描写:细节描写、间接描写。学习这种截取材料的手法。

课时设置:3教时。

第1教时

要点:简介作者,朗读,总体认识,积累文言字词(1段)

过程:

一、了解标题,进入本文。学生解释“项脊轩”、“志”(书房名。记,文体)。

二、了解作者

除课文注解拟作补充: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后来迁居到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多年。只到60岁才中进士,做了几年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突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自于《史记》,取法于唐宋,风格朴素,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后人评论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无意于感人而催人泪下”。他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清散文主流派“桐城派”姚鼐认为元明两代能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的只有归有光,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三、朗读

1、注意读音

渗漉(lù) 冥然(míng) 万籁(lài) 老妪(yù) 先妣(bǐ) 呱呱而泣(gūgū) 门扉(fēi) 象笏(hù) 不自禁(jīn) 修葺(qì)

2、听配乐朗读后再自由朗读

四、总体认识并作学法指导

读下面文字,填空:

(“项脊轩”)在这一篇抒情散文组织材料中起线索作用,作者正是围绕着这个线索截取了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本文是他的代表作。对于这篇经典文章,学习的时候,建议大家一定要多读,在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读中学习(截取材料),学习(细节描写、间接描写),另外积累文言字词。

五、理解第一段,积累字词

1、 朗读

2、 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第1段)

顾——置——洞——万籁——寂寂——三五

(回头看。放置。明亮 。自然界各种声音 。安静无声。阴历十五。)

3、 翻译(先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再指名翻译)

4、 背诵“余稍微修葺……珊珊可爱”

第2教时

要点:积累字词续(2、3、4、5段)

过程:

一、朗读

二、积累第2段文言知识

1、 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第2段)

迨——凡——每——而母——束发——竟日——不自禁

(及,等到 。共 。每 。而,你 。束发, 15岁 。整天 。禁,控制 。)

2、 翻译(先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再指名翻译)

四、积累3、4、5段文言知识

1、 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第3、4、5段)

扃牖而居——久之——殆——归——或——且——手植

(扃牖,关窗。之,音节助词,无实义。大概。归,女子出嫁 。或,或者 。且,连词,那么。手,名次做状语,亲手。)

2、 翻译(先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再指名翻译)

3、 推断5、6段的写作时间

(1、2、3段为18岁写,4、5段35岁前后)

五、布置作业:朗读,编写本文结构提纲

第3教时

要点:编写本文结构提纲,分析围绕线索取材,分析细节描写和间接描写

过程:

一、编写本文结构提纲并分析材料与线索关系

1、 朗读

2、 编写好本文结构提纲先和同学交流,等待班级发言

(一)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及作者在这里生活、读书的情趣

(第1段 与线索关系紧密)

承上启下,概括引领

(二)轩中回忆家庭的三悲及对亲人的追念

(1)一悲:家庭纷乱

(2)二悲:失母(引用老妪的话,间接描写)

(3)三悲:失祖母(回忆祖母“过余”到轩中,直接描写)

(和线索的关系:轩中所看,轩中所忆,在轩中发生的事)

(三)项脊轩遇火灾

(四)补记婚后项脊轩中的生活突出丧妻之悲(轩中妻子的身影、声音;轩外庭中妻手植之枇杷树)

3、分析材料与线索的关系

4、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概括引领 。承上——多可喜: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启下——多可悲:父辈分家家道不兴;亲人早逝心中多悲;多次遭火室坏不修)

二、分析细节描写和间接描写,先和同学讨论,再班级交流

1、 细节描写

写母亲用了哪些细节?(先妣抚之甚厚,“儿寒乎?欲食乎”——慈爱、仁厚)

写祖母用了哪些细节?(阖门、自语、持象笏、语言——爱怜、关怀激励)

写妻子用了哪些细节?(从余问古事、学书、述小妹语——夫妻恩爱琴瑟相和)

2、 间接描写

本文用了哪些间接描写?有什么效果?(对母亲的描写间接于老妪的回忆,对妻亡的感受间接于室坏不修和久卧病无聊,对亡妻的怀念间接于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手植”“今已”。效果:无意于感人而催人泪下。)

三、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请联系作者的遭遇,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先和同学讨论,再班级交流

(文章一开始就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分家,曾为兄弟骨肉,现“内外多轩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家道败落。归有光一生的志向就是要发愤苦读求得功名以使家道复兴,无奈功名未竟,亲人却一个一个先后离去。这里的悲应该包含多重意思,家道败落、兄弟以邻为壑、人逝物亦非,怀念追想的背后是人世的沧桑,这是归核心的悲。)

2、最后补写的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抒情方式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前文是作者18岁时所写,写的是是对母亲、和祖母的怀念,是对家道不幸的伤感,以及想通过发愤苦读求得功名以使家道复兴的理想,最后补充的则是更浓烈的悲伤——中年丧妻的沉痛、科举失败的酸楚,把情感推向高潮。最后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也不同于前文的直接抒情,这里还用了间接抒情,巧妙地截取了声音和物象的细节,在不经意中让人回味,摧人泪下。)

四、课堂即时作业

1、朗读全文并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写法

((1)有条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形散神不散。(2)要用描写性的语言,形成画面和镜头。(3)提炼生活,截取典型有用的材料。(3)写人物注重细节的描写。(4)综合运用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多种方法。)

2、请用你平时经常用的叙述式、概括式的人物描写来替代文中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描写,再把你的描写和原文进行对照,感悟文章应当如何描写人物。

(吾母待外人厚道,家有老妪,祖母婢也,母遇之甚厚。吾母待子女慈爱,时时把我们的温饱放于心。吾祖母勉励吾读书,鼓励我成材。一次还拿出吾祖做官用过的笏牌,勉励我他日用它。……吾妻经常至轩中陪伴,问我古事,坐我旁学书,还转告她家姊妹对我书房之议论,想不到,六年后她居然离我而去,去世那年还在庭院栽过一棵枇杷树呢。)

(直接叙述,缺少镜头画面;最后的枇杷树,直接抒情不如特写镜头的间接抒情感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项脊轩志》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