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蛰伏
二字词
田凫 跌宕 慰藉 攫住 海蜇
三整体把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四.细节探讨
1、 鸟是如何啼叫的,有怎样的变化?
吃力—微弱,缓慢《咕咕》—含糊若断若续—隐约而清越—活泼,悦耳。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扫悦耳。
2、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整体印象,?
啼叫汇成了一个声音的洪流,呼告了生命春天的来临,显示了生命本身的张力
3、 为什么这样的鸟啼会给你以如此深的生命启示?
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死亡的环境下,刚刚有了点温暧
4、 本文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生命的启示的/
比喻,拟人 ,对比象征
五、鸟啼给人以怎样的启示?试结合课文分析说明?
鸟啼又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自主探究,自由讨论)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理解: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理解:春天的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理解: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理解: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六、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1、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
2、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鸟啼》教案发布于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