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虚词“而、为、之”实词“穷”

2、学习文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学习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

【自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中,首先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查找相关生字词、多义实词、虚词的读音和意思,疏通文章大意,圈划疑难语句相互讨论然后,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抓住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游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最后,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体会诗人被贬永州终生不得复用的绝望与排遣,进一步品味文中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知识链接与巩固】

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三戒》(《永某氏之鼠》、《黔之驴》、《临江之麋》)我们初中时学过其中的 ,还有他的另一篇文章 ,以及他的诗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3、平日的游览,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而西山景色新异,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是作者第一次真正的游览,所以在题目上冠以“始得”二字“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自读导学】

通读第一段,在()中为生字注音,解释加点的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

(1)自余为僇( )人,居是州恒惴慄( )(2)其隙( )也,则施施( )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3)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 )而起,起而归(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解释:

翻译:

【第一段小结】概写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为下文作铺垫(颓然于山水)

 

通读第二段,在()中为生字注音,解释加点的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1)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 ),焚茅茷(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 )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 )席之下(2)其高下之势,岈( )然洼然,若垤( )若穴,尺寸千里,攒蹙( )累积,莫得遁( )隐萦青缭( )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 )为类,(3)悠悠乎与颢( )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引觞( )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5)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解释:

翻译:

【第二段小结】本段抓住西山的怪特的特点,写出了初识西山的喜悦和登山的经过,描写了所见之景和宴饮之乐点明写作缘由和游览时间

【阅读巩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选用文中语句,填空

1、作者自述身世、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2、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

3、表现西山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4、表现西山气象阔大(西山神韵/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5、表现宴游之乐的句子是:

6、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

7、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一句是:

【选作——思考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文言知识巩固】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

(2)梦亦同趣( )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 )

(2)穷回溪( )

(3)卧而梦( )

(4)始指异之( )

(5)穷山之高而止( )

(6)箕踞而遨( )

(7)萦青绕白( )

(8)故为之文以志( )

(9)自远而至( )

3、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 )

(2)无远不到( )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5)颓然就醉( )

(6)游于是乎始( )

4、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 )

穷山之高而止( )

而不知其所穷( )

(2)梦 卧而梦( )

梦亦同趣( )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始指异之( )

游于是乎始( )

(4)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

卧而梦( )

觉而起,起而归(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穷山之高而止( )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而莫得其涯( )

而不知其所穷( )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5)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始指异之( )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不知日之人(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故为之文以志( )

(6)为 自余为僇人( )

不与培塿为类( )

故为之文以志( )

5、文言句式——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类文链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临江之麋 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扑,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极限情景”的超越之路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

在我们的生存中有这么一些情景:

我们从未选择过它们,而它们却使我们面对“在此世存在”之彻底开放性和疏远性……这些情景中最重要的有偶然、过失以及死亡它们是人生不可逃避的,但又无法改善的状况它们向我们的生活注入一种使人不舒服的对危险和不安全的感觉,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家可归

存在主义学者雅斯贝尔斯把这些情景称为“极限情景”很显然,“极限情景”是指那些不期而至,威胁生存,但又无法逃避,让人恐惧,让人无家可归的事件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就遭遇了这样的极限情景这年正月,德宗去世,顺宗即位,任命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大力从事改革柳宗元积极投身于改革行列,任职官部员外郎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八月,宦官和旧官僚强逼顺宗退位,扶持宪宗即位,改元永贞,接着便对革新派进行政治迫害,王叔文的重要僚属全遭贬斥柳宗元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于上任途中加贬为永州司马韦执谊、刘禹锡等八人,亦被贬为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亦称“永贞事件”刚要“兴尧舜孔子之道”就遭此横祸,这是柳宗元所没有想到的身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却被幽囚恶地,才堪大用却被有意弃置,本性高洁却被刻意谤毁,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生命就这样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逐到了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这种因政治灾祸而遭受贬谪蛮荒的现实沉沦,势必在“僇人”的心中产生一种浓重的悲伤意绪,一种深深的命运悲剧感受

《笼鹰词》写出了这一偶然事件带给柳宗元的悲剧感诗云: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挚电捎平岗砉然劲翮剪荆棘,下覆孤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拨去万累云间翔

诗中,诗人既有对过去凌云展翅的深切怀念,有对有朝一日能去除万累,重新展翅自由飞翔的迫切期盼,但也有对现实中横遭凌辱,惊魂难安的残酷打击的悲伤忧患本是“云披雾裂”“霹雳掣电”的苍鹰,却对“草中狸鼠”也惊惧得要“一夕十顾惊且伤”,这正是柳宗元贬谪之下的惶恐与悲苦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开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的语句正是对这种心态的简洁表述

被贬出京城的罪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成为了被整个社会群体和过去属于他们的文化圈子抛弃了的“罪人”,他们大多只能在蛮荒之地独自忍受孤独与苦难在社会文化圈看来,他们已失去了用处,他们原有的位置也被就顺理成章撤去了而社会文化圈对他们来说,也有如一个日趋陌生了的世界,虽想与之接近但又不得不接受它的抛弃与疏远,这无疑将大大加重他们那种被弃置感的深度和强度在《与萧翰林书》中柳宗元写到:“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人生真的是充满悲哀,那种因社会地位的陡降而产生的巨大的失落感,以及被疏远被隔绝的孤独落寞感,都在柳宗元漫长的谪居生活的体验中,更切实地转化成生命短暂,抑郁无助的一声叹息先前满腹豪情无所不能的改革者,此时不得不感叹人生的短暂世界的逼仄了,人生真是有限的啊!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的“极限情景”的体验中,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有了很大变化先前那个踌躇满志慷慨勃发的柳宗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惴栗不安惶恐孤独的柳宗元他就成为一个失去自我的人了!他就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然而,我们所了解所爱惜的柳宗元,最终还是超越了这次“极限情景”的体验,成为了一位有着“孤峭严峻、冰清玉洁”风格的作家那么,柳宗元是如何突破这有限逼仄的时空,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的呢?

(二)

中国传统文人有着与柳宗元相似经历的不在少数面对种种“极限情景”的考验,面对有限的人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处理办法如屈原自沉汨罗,留给世人一个清高绝傲的背影;如李白沉溺酒乡及时行乐,“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如阮籍徉狂,扬雄著书等等每个人都在寻求着自己的突破之路,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着自己所理解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屈原的方式李白的方式阮籍的方式算不算对“情景极限”的超越?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越”?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说:

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路

所以,真正的“超越”应该是对内在的精神的建立,并借此重新发现自我以至建立起新的自我,从而能够实现对苦难无常的命运的“坦然”面对屈原放弃了自我的生命所以“超越”也就无从谈起;李白“借酒浇愁愁更愁”,也无从找到自我他们都没有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那么,柳宗元呢?他有没有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呢?他又是如何超越的?

在贬谪之初,柳宗元也完全失去了自我,陷于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遇中我们且看《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描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一段的节奏有两种读法一种可以看作急促如夏日酝酿许久才得奔泻的暴雨,无休无止,天暗地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登山泛水,为摆脱沉重的精神枷锁,柳宗元以近乎疯狂的举止企图寻找什么又似乎要忘掉一些什么于是登山是为了喝酒,喝酒是为了一醉,一醉是为了不醒,不醒是为了苟且偷生他疯狂的用精疲力尽来耗尽生命个体的能量另一种则是缓慢而行,沉重踱步他无所事事,漫无目标,走到哪儿算哪儿然而无论哪种理解,我们都可以看到柳宗元的生命的耗费,说他是充满恐惧的小老鼠也罢,说他像无头的苍蝇也罢,这都是一段浑浑噩噩的人生贬谪使柳宗元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柳宗元的转机其实只是来自一次偶然的邂逅:“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始指异之”本来只是随兴而游,跟以往的“漫漫而游”并无任何区别,如果没有特别的发现或者特别的刺激,这也许又是浑浑噩噩的一天,往常的游玩经过又是如此而已然而,也许只是无意的一瞥,柳宗元的手指停下了,眼神凝住了,语言停滞了,一个“异”字揭示了那是一个断然不同于以往的所在,而且不仅是不同,大概还是一个柳宗元潜意识中日夜寻找的所在,这一点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发现这里一定有他需要寻找的东西于是,他一该往日的架势,目标明确,果断干脆,急切热烈,“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可以想见,这是柳宗元遭贬以来多么少有的举动!就如一个濒临绝境之人突然看见了远处的希望之火,他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

西山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它以其独有的豁达博大真诚地向柳宗元伸开了双臂: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西山的高峻,使他一下子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视野,这种视野毫无阻隔,一望无余,以前所谓的高山、深壑、白云、老树,所有阻隔视野的事物全都在他脚下了他不再是处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了,他获得了一种无限的感觉,他感到了自然界的博大永恒,他也被融入了这种博大永恒诞生、死亡;健康、疾病;希望、绝望;成功、失败;幸福、痛苦;平静、恐怖……人生的这些牵绊与天地的博大永恒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真是醍醐灌顶般的感受!这真是一次伟大的经历!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对柳宗元来说,这真是一种对生命永恒境界的发现和体验,真是一种对人生苦痛的释放和超越西山的高峻,给了他一种“不与培塿为类”的傲骨,使他得以摆脱“僇人”的自卑和压抑,超脱社会世俗的羁绊,从而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他的“天地同宽”的心胸里,羁绊视若无物,精神空前舒畅,自我回归王者所以他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正是一个新生的柳宗元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的新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建立,生命意识又回归到了他的体内“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路”柳宗元初步实现了他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在有限的人生面前,他获得了一种“无限”的生活哲学

(三)

柳宗元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可以理解为一次偶然的巧遇,因为,在此之前,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差不多持续了有五年之久如果没有这次巧遇,谁又能保证中国文学史上会有《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出现呢?谁又能保证《永州八记》的存在呢?当然,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宿命,倘若不是柳宗元不倦的寻找,倘若不是柳宗元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了永州,倘若不是西山真诚的袒露,谁又能保证这次伟大的邂逅呢?或者,我们还可以把这理解成自然的博大,正是它的精心安排,让一位身处苦难的人走到了这里,来了一场心灵深处的对话

自然,它为每一个苦难之人都安排了一个慰藉之所,使他能够超越有限的人生在这里,不得不引用一段很长的文章来说明这一点,因为我没有更好的文字来表述了:

太阳快要下山了,翻过山顶,下了山恐怕要到了忽然,一步登上了山顶,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立刻惊呆了一望无际的山峰,一层一层地铺开来伸出去脚下的山峰几乎就立在群峰的中心,又稍稍高于四面八方的群峰,高到周围群峰的全景都一起看到了眼里千山万岭起伏不定地交错着,像一片浪涛起伏的海洋一个巨浪涌起来,一个巨浪平下去,澎湃追逐着一直追到不见边际的远方刚刚走出峡谷的环抱,天从来没有这样高大,地从来没有这样广阔,心中的狭窄和闭锁突然打开了,精神飞进了不可思议的时空……(作为)云南人,山不是没见过,但是云南的大山小山没有一处不葱茏,是不能直接看见大地的,不但有时在山里看不见山,就是到了山顶也从来没有看见过千山万岭这样宽广无边的全景在近处,山顶的土地上弯弯曲曲地伸展着一条跨过山顶的小路,远处的山峰就看不见还有道路存在的痕迹了秦将白起北筑长城的大军也许走过这条路,公子扶苏被放逐时也许走过这条路,李闯王的农民军也许走过这条路,毛主席、刘志丹也许走过这条路,恐龙,猿人,世世代代的穷人富人,有名无名的芸芸众生也都走过这条路但是,这又怎么样?有什么痕迹?天长地久,现在就看见了多少千百亿万个夏天过去了,多少千百亿万个冬天过去了群山也许变化大,也许变化小但是,空间是天地,时间是千百亿万年这里没有田地,没有房屋,没有树木,没有花草,没有走兽,没有飞鸟,没有生命,没有人的文明,到处是完全没有覆盖的土地,到处是黄土自己的本色天地之间的一切间隔和遮拦都扫空消失了,天地都袒开了自己本来的真相情专意深地互相对望着这就是“皇天后土”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是这种样子了!……太阳降得更低,湛蓝的天空蓝得更加深邃浓郁,低空是淡蓝淡红淡黄淡紫渐次融成的暮霭山谷中的黑影慢慢从下面漫上来,布置成虚无深沉的底色烘托着突然把一切精粹都凝聚起来投射到群峰山顶上的金光,壮丽宏伟的海洋,满目都是黑影中辉煌耀眼的灿烂

正是自然,使人从社会性的烦恼苦痛中解脱了出来,进入了一种与天地万物交游的博大永恒境界这种境界神秘、持续、无边无际柳宗元能够超越自身的“极限情景“,正是得益于这偶然的际遇也许有人会拿他和苏轼比较,说苏轼的超越更具有主动精神那么,谁又能说,苏轼的超越没有来自柳宗元的启发呢?不管如何,柳宗元的超越,给了我们绚烂的文学篇章,也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

【阅读思考与拓展练笔】

苏东坡在赤壁完成人生观的一次突围,柳宗元在永州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对比《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结合《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后的“给心灵洒点光”的语段,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或历史经验,做一番拓展

柳宗元一生的经历起伏跌宕、曲折坎坷,可悲可叹、可歌可泣他有过成功的辉煌,也有过失败的凄惶;有过得意的欢畅,更有过落魄的惆怅但他一生中唯有不变的是永远追求理想、绝不轻言放弃的个性这种个性、这种精神,不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吗?

【作业】

《晨读晚练》P112113,第1—9题

关于“始得”的含义,也有人有不同看法,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一下,你赞同“知识链接”的看法吗?你认为“始得”还有其他的含义吗?

思考《永州三戒》中的三篇寓言有何寓意?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

命制人:陆洋 审核人:焦桃 时间:2009年11月5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虚词“而、为、之”实词“穷”

2、学习文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学习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

【自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中,首先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查找相关生字词、多义实词、虚词的读音和意思,疏通文章大意,圈划疑难语句相互讨论然后,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抓住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游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最后,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体会诗人被贬永州终生不得复用的绝望与排遣,进一步品味文中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知识链接与巩固】

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三戒》(《永某氏之鼠》、《黔之驴》、《临江之麋》)我们初中时学过其中的《小石潭记》,还有他的另一篇文章《捕蛇者说》,以及他的诗《江雪》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3、平日的游览,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而西山景色新异,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是作者第一次真正的游览,所以在题目上冠以“始得”二字“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自读导学】

通读第一段,在()中为生字注音,解释加点的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

(1)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慄(zhuì lì)(2)其隙(xì)也,则施施(yì)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3)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

(jiào)而起,起而归(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解释:僇,同戮,刑辱;惴栗,常常忧惧不安;隙,公务之暇;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漫漫,随意的样子;日,每天,天天,名作状;其徒,我的随从;穷,尽,走遍;披,拨开;极,至;趣,同趋,往,赴;未始,未曾

穷:

①形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饿无聊,追购双急”

②形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困来归丹”

③动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绝无踪响”

④动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其林”⑤形贫困;贫乏《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乏者得我欤?”

【又】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外不足”⑥副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诘之变动而来”

【辨】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翻译:

(1)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2)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3)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4)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通读第二段,在()中为生字注音,解释加点的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1)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zhuó zhēn),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2)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蹙(cuán cù)累积,莫得遁

(dùn)隐萦青缭(liáo)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pǒu lǒu)为类,(3)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5)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解释:

因,因为;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缘,顺着,沿着;斫,砍伐;穷,走到尽头;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遨,游览,观赏;凡,凡是,所有;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岈然洼然,山峰高耸,山谷凹陷;垤,蚁穴边的积土;攒蹙,聚集收缩;遁,逃离隐去;青、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云;际,交会;一,一样;是,这;类,同类,类似;颢气,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悠悠,渺远的样子洋洋乎,广大的样子;俱,相同,意为融合;穷,尽所穷,尽头;引,举起,端起;觞,酒杯;就,靠近就醉,喝醉;释,消散;向,以前;于是,从此;志,记

翻译: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瞭望西山,(1)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2)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3)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4)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5)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6)(此时我的)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7)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这年,是元和四年

【阅读巩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选用文中语句,填空

1、作者自述身世、表白心迹的句子是: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表现西山山势高峻的句子是:其高下之势 …….四望如一

从高处远望:数州的土地,都在衽席之下,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

俯视所见:地势高低起伏,有深邃,有低洼,像蚁窝,像虫穴

环视四周:青烟白云缠绕西山,与天相接

寄寓了作者孤高傲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4、表现西山气象阔大(西山神韵/独特感受)的句子是:悠悠乎……而不知其所穷

与造物者游:自己的精神(真我)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物我两忘

不欲归去 (不知日之入):不愿重返痛苦的现实世界

5、表现宴游之乐的句子是: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6、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7、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一句是: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选作——思考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这些山水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然而当作者游西山时,方发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迹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压抑烦闷并未减少

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的景物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感受我们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相同的感慨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魃街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文言知识巩固】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3)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4)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5)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6)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7)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3、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尽,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5)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取独)

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6)为 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nbs, p; 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5、文言句式——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类文链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临江之麋 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扑,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极限情景”的超越之路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

在我们的生存中有这么一些情景:

我们从未选择过它们,而它们却使我们面对“在此世存在”之彻底开放性和疏远性……这些情景中最重要的有偶然、过失以及死亡它们是人生不可逃避的,但又无法改善的状况它们向我们的生活注入一种使人不舒服的对危险和不安全的感觉,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家可归

存在主义学者雅斯贝尔斯把这些情景称为“极限情景”很显然,“极限情景”是指那些不期而至,威胁生存,但又无法逃避,让人恐惧,让人无家可归的事件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就遭遇了这样的极限情景这年正月,德宗去世,顺宗即位,任命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大力从事改革柳宗元积极投身于改革行列,任职官部员外郎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八月,宦官和旧官僚强逼顺宗退位,扶持宪宗即位,改元永贞,接着便对革新派进行政治迫害,王叔文的重要僚属全遭贬斥柳宗元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于上任途中加贬为永州司马韦执谊、刘禹锡等八人,亦被贬为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亦称“永贞事件”刚要“兴尧舜孔子之道”就遭此横祸,这是柳宗元所没有想到的身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却被幽囚恶地,才堪大用却被有意弃置,本性高洁却被刻意谤毁,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生命就这样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逐到了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这种因政治灾祸而遭受贬谪蛮荒的现实沉沦,势必在“僇人”的心中产生一种浓重的悲伤意绪,一种深深的命运悲剧感受

《笼鹰词》写出了这一偶然事件带给柳宗元的悲剧感诗云: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挚电捎平岗砉然劲翮剪荆棘,下覆孤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拨去万累云间翔

诗中,诗人既有对过去凌云展翅的深切怀念,有对有朝一日能去除万累,重新展翅自由飞翔的迫切期盼,但也有对现实中横遭凌辱,惊魂难安的残酷打击的悲伤忧患本是“云披雾裂”“霹雳掣电”的苍鹰,却对“草中狸鼠”也惊惧得要“一夕十顾惊且伤”,这正是柳宗元贬谪之下的惶恐与悲苦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开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的语句正是对这种心态的简洁表述

被贬出京城的罪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成为了被整个社会群体和过去属于他们的文化圈子抛弃了的“罪人”,他们大多只能在蛮荒之地独自忍受孤独与苦难在社会文化圈看来,他们已失去了用处,他们原有的位置也被就顺理成章撤去了而社会文化圈对他们来说,也有如一个日趋陌生了的世界,虽想与之接近但又不得不接受它的抛弃与疏远,这无疑将大大加重他们那种被弃置感的深度和强度在《与萧翰林书》中柳宗元写到:“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人生真的是充满悲哀,那种因社会地位的陡降而产生的巨大的失落感,以及被疏远被隔绝的孤独落寞感,都在柳宗元漫长的谪居生活的体验中,更切实地转化成生命短暂,抑郁无助的一声叹息先前满腹豪情无所不能的改革者,此时不得不感叹人生的短暂世界的逼仄了,人生真是有限的啊!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的“极限情景”的体验中,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有了很大变化先前那个踌躇满志慷慨勃发的柳宗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惴栗不安惶恐孤独的柳宗元他就成为一个失去自我的人了!他就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然而,我们所了解所爱惜的柳宗元,最终还是超越了这次“极限情景”的体验,成为了一位有着“孤峭严峻、冰清玉洁”风格的作家那么,柳宗元是如何突破这有限逼仄的时空,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的呢?

(二)

中国传统文人有着与柳宗元相似经历的不在少数面对种种“极限情景”的考验,面对有限的人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处理办法如屈原自沉汨罗,留给世人一个清高绝傲的背影;如李白沉溺酒乡及时行乐,“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如阮籍徉狂,扬雄著书等等每个人都在寻求着自己的突破之路,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着自己所理解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屈原的方式李白的方式阮籍的方式算不算对“情景极限”的超越?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越”?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说:

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路

所以,真正的“超越”应该是对内在的精神的建立,并借此重新发现自我以至建立起新的自我,从而能够实现对苦难无常的命运的“坦然”面对屈原放弃了自我的生命所以“超越”也就无从谈起;李白“借酒浇愁愁更愁”,也无从找到自我他们都没有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那么,柳宗元呢?他有没有实现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呢?他又是如何超越的?

在贬谪之初,柳宗元也完全失去了自我,陷于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遇中我们且看《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描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一段的节奏有两种读法一种可以看作急促如夏日酝酿许久才得奔泻的暴雨,无休无止,天暗地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登山泛水,为摆脱沉重的精神枷锁,柳宗元以近乎疯狂的举止企图寻找什么又似乎要忘掉一些什么于是登山是为了喝酒,喝酒是为了一醉,一醉是为了不醒,不醒是为了苟且偷生他疯狂的用精疲力尽来耗尽生命个体的能量另一种则是缓慢而行,沉重踱步他无所事事,漫无目标,走到哪儿算哪儿然而无论哪种理解,我们都可以看到柳宗元的生命的耗费,说他是充满恐惧的小老鼠也罢,说他像无头的苍蝇也罢,这都是一段浑浑噩噩的人生贬谪使柳宗元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柳宗元的转机其实只是来自一次偶然的邂逅:“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始指异之”本来只是随兴而游,跟以往的“漫漫而游”并无任何区别,如果没有特别的发现或者特别的刺激,这也许又是浑浑噩噩的一天,往常的游玩经过又是如此而已然而,也许只是无意的一瞥,柳宗元的手指停下了,眼神凝住了,语言停滞了,一个“异”字揭示了那是一个断然不同于以往的所在,而且不仅是不同,大概还是一个柳宗元潜意识中日夜寻找的所在,这一点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发现这里一定有他需要寻找的东西于是,他一该往日的架势,目标明确,果断干脆,急切热烈,“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可以想见,这是柳宗元遭贬以来多么少有的举动!就如一个濒临绝境之人突然看见了远处的希望之火,他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

西山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它以其独有的豁达博大真诚地向柳宗元伸开了双臂: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西山的高峻,使他一下子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视野,这种视野毫无阻隔,一望无余,以前所谓的高山、深壑、白云、老树,所有阻隔视野的事物全都在他脚下了他不再是处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了,他获得了一种无限的感觉,他感到了自然界的博大永恒,他也被融入了这种博大永恒诞生、死亡;健康、疾病;希望、绝望;成功、失败;幸福、痛苦;平静、恐怖……人生的这些牵绊与天地的博大永恒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真是醍醐灌顶般的感受!这真是一次伟大的经历!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对柳宗元来说,这真是一种对生命永恒境界的发现和体验,真是一种对人生苦痛的释放和超越西山的高峻,给了他一种“不与培塿为类”的傲骨,使他得以摆脱“僇人”的自卑和压抑,超脱社会世俗的羁绊,从而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他的“天地同宽”的心胸里,羁绊视若无物,精神空前舒畅,自我回归王者所以他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正是一个新生的柳宗元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的新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建立,生命意识又回归到了他的体内“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路”柳宗元初步实现了他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在有限的人生面前,他获得了一种“无限”的生活哲学

(三)

柳宗元对“极限情景”的超越,可以理解为一次偶然的巧遇,因为,在此之前,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差不多持续了有五年之久如果没有这次巧遇,谁又能保证中国文学史上会有《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出现呢?谁又能保证《永州八记》的存在呢?当然,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宿命,倘若不是柳宗元不倦的寻找,倘若不是柳宗元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了永州,倘若不是西山真诚的袒露,谁又能保证这次伟大的邂逅呢?或者,我们还可以把这理解成自然的博大,正是它的精心安排,让一位身处苦难的人走到了这里,来了一场心灵深处的对话

自然,它为每一个苦难之人都安排了一个慰藉之所,使他能够超越有限的人生在这里,不得不引用一段很长的文章来说明这一点,因为我没有更好的文字来表述了:

太阳快要下山了,翻过山顶,下了山恐怕要到了忽然,一步登上了山顶,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立刻惊呆了一望无际的山峰,一层一层地铺开来伸出去脚下的山峰几乎就立在群峰的中心,又稍稍高于四面八方的群峰,高到周围群峰的全景都一起看到了眼里千山万岭起伏不定地交错着,像一片浪涛起伏的海洋一个巨浪涌起来,一个巨浪平下去,澎湃追逐着一直追到不见边际的远方刚刚走出峡谷的环抱,天从来没有这样高大,地从来没有这样广阔,心中的狭窄和闭锁突然打开了,精神飞进了不可思议的时空……(作为)云南人,山不是没见过,但是云南的大山小山没有一处不葱茏,是不能直接看见大地的,不但有时在山里看不见山,就是到了山顶也从来没有看见过千山万岭这样宽广无边的全景在近处,山顶的土地上弯弯曲曲地伸展着一条跨过山顶的小路,远处的山峰就看不见还有道路存在的痕迹了秦将白起北筑长城的大军也许走过这条路,公子扶苏被放逐时也许走过这条路,李闯王的农民军也许走过这条路,毛主席、刘志丹也许走过这条路,恐龙,猿人,世世代代的穷人富人,有名无名的芸芸众生也都走过这条路但是,这又怎么样?有什么痕迹?天长地久,现在就看见了多少千百亿万个夏天过去了,多少千百亿万个冬天过去了群山也许变化大,也许变化小但是,空间是天地,时间是千百亿万年这里没有田地,没有房屋,没有树木,没有花草,没有走兽,没有飞鸟,没有生命,没有人的文明,到处是完全没有覆盖的土地,到处是黄土自己的本色天地之间的一切间隔和遮拦都扫空消失了,天地都袒开了自己本来的真相情专意深地互相对望着这就是“皇天后土”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是这种样子了!……太阳降得更低,湛蓝的天空蓝得更加深邃浓郁,低空是淡蓝淡红淡黄淡紫渐次融成的暮霭山谷中的黑影慢慢从下面漫上来,布置成虚无深沉的底色烘托着突然把一切精粹都凝聚起来投射到群峰山顶上的金光,壮丽宏伟的海洋,满目都是黑影中辉煌耀眼的灿烂

正是自然,使人从社会性的烦恼苦痛中解脱了出来,进入了一种与天地万物交游的博大永恒境界这种境界神秘、持续、无边无际柳宗元能够超越自身的“极限情景“,正是得益于这偶然的际遇也许有人会拿他和苏轼比较,说苏轼的超越更具有主动精神那么,谁又能说,苏轼的超越没有来自柳宗元的启发呢?不管如何,柳宗元的超越,给了我们绚烂的文学篇章,也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

【阅读思考与拓展练笔】

苏东坡在赤壁完成人生观的一次突围,柳宗元在永州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对比《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结合《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后的“给心灵洒点光”的语段,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或历史经验,做一番拓展

柳宗元一生的经历起伏跌宕、曲折坎坷,可悲可叹、可歌可泣他有过成功的辉煌,也有过失败的凄惶;有过得意的欢畅,更有过落魄的惆怅但他一生中唯有不变的是永远追求理想、绝不轻言放弃的个性这种个性、这种精神,不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吗?每个人都有理想,最可贵的就是在困境中坚持理想、永不放弃屈原虽被楚王贬黜却不轻言放弃对国家的希望,“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政治理想不得施展屡受奸佞陷害却能“虽九死其未悔”;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北望中原渴望收复故土,随屡遭毁弃却矢志不渝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辛弃疾“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爱国学者钱学森面对新中国技术落后、经费短缺的困难,带领全体航天技术人员呕心沥血、筚路蓝缕,一生从不轻言放弃面对外界的嘲讽与责难,他永远追求理想,坚持“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矮一截”,才有“两弹一星”,才有今日的神六神七,才有今日的“嫦娥奔月”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中也不乏理想的坚守者布鲁诺宁可被烧死也不放弃对真理的坚持与信仰,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至死也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罗素一生为爱奔波,为知识求索,为自由呐喊,即使身陷牢狱也不放弃古今中外的先贤如此,我们青年学生更当如此“一二九”的前辈们为了祖国独立自由在寒风中呐喊游行,我们如今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更应积极求索、努力求知,纵失望不绝望,确定目标就坚定地走下去,一切生活、学习的困难都不能阻拦我们姚明可以带着脚伤参赛,洪战辉可以带着妹妹求学,我们也可以带着艰辛上路,在路上追寻理想,永不放弃!

【作业】

《晨读晚练》P112113,第1—9题

关于“始得”的含义,也有人有不同看法,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一下,你赞同“知识链接”的看法吗?你认为“始得”还有其他的含义吗?

1、“八记”第一篇,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

2、游西山是游永州的开始,“始得” 郑重的标明了游览西山以前的和这次游览西山的分界;

3、文章的立意、布局,作者的心境都与“始得”有关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开始真正的游览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

漫漫:

⒈无边无际;长远

⒉放纵;随意

⒊昏聩;糊涂

⒋缓慢

【第一段小结】

概写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为下文作铺垫(颓然于山水)

凡:

凡是,表概括;

总共,表总和;

大概,表大略;

平庸、尘世;

凡鸟,家禽,庸才;

一:

数词;统一;一样;

专一;满;一概;

志:

心志,意向,立志;

记,记忆,记住;

标志,做标志;

记事的书或文章

【第二段小结】

本段抓住西山的怪特的特点,写出了初识西山的喜悦和登山的经过,描写了所见之景和宴饮之乐点明写作缘由和游览时间

思考《永州三戒》中的三篇寓言有何寓意?

寓意: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得志受护,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对待那些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妥协,要勇于面对、坚决予以打击决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

寓意:不要企图扭曲、改变事物的本性,越想改变,麻烦就越大,顺势而为才是根本

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前者“乐水”,后者“乐山”,正扣“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