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分析
《想北平》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上的一篇散文,与之相对应的是课内文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同属写北平的写景抒情散文。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二者比较。本文的老舍先生的抒情之作,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平文人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与热爱在问中尽情展现,这里有动情的追忆,有对故都风物的信手描摹,抒发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乡土之恋。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生动。高二学生完全可以在一课时披文入情,用已掌握的方法解读文章。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对散文的要求——在诵读、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感情,品味艺术化的语言及感受人文精神。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能力等级,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 把握大意,理解主旨;
(2) 学习本文“以情驭景”的写法和对比手法;
(3) 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美读和感悟的能力;
(2) 训练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作家对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
德育目标:
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文章通篇写的都是对北平的思念与眷恋。无论直抒胸臆,还是以情驭景,用动情的眼光看故都风物,处处闪耀着一个“情”字,处处可见绚丽动人的光彩。所以,深入领悟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学习作者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凸现老舍这篇散文的个性色彩,在教学中可以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比较阅读。因此,分析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也应该设置为又一个教学重点。
四、重点难点的突破办法
1、指导美读。入情入境的朗读有利于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整体感知时要朗读,品味语言,分析艺术手法时也要朗读。
2、对比分析。与课内散文《故都的秋》作情感上和手法上比较分析,是鉴赏本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更能见出本文的特色。既巩固了以往的知识,又训练了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的运用。
3、课堂协作讨论。这一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其积极思考,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讨论,训练了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课前布置预习:
1、课前诵读全文,自行解决字词障碍,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2、思考: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北平怎样的特征?
课前预习的布置除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作好准备,也让学生明白本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的讨论,归纳才会更有效果。
(一)导入
情境导入法——“乡情是一颗由甜蜜、温馨、哀愁凝结成的珍宝。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颦一笑,一离一合,总是那么让人牵肠挂肚,让人心底流过一股莫名的泉涌!”那么,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就是对故国之恋的最好诠释。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入境,身临其境地那股浓浓的眷恋之情,激起情感共鸣,引发学习兴趣。这是感悟散文意境的第一步。
(二)指导美读
诵读的散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也是对散文意境的体会的需要。在朗读中投入感情,对后面领悟作者感情,品味语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入情入境。安排两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完成。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布置以下思考题:
1、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北平人,写作此文时正羁旅青岛,想念北平却不得相见,这种“想”是一种动情带泪的思念。文章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2、老舍心中最美的景物有很多,可他的笔下选取了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并思考为什么选取这些?
诵读过后,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举荐一两名学生回答。
学生很容易找到表达感情的句子,集中在2、3、8节,如“我真爱北平”“真愿成为诗人……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等等。这种情感是直抒胸臆,浓烈,一泻而出,无须掩饰。这是游子对故乡的挚着眷恋。
学生还可以在4——7节中概括写景的重要内容,如通过与“四大历史故都”(特别是巴黎)的对比,写出北平整体环境的“复杂又有边际”,院落布置的“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及接近大自然的特征。
这一步骤让学生充分活动,自渎自答,相互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和积极探讨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中把握大意与初步感知作者感情。而且文章的层次也已经明确无疑。
(三)与《故都的秋》对比阅读,分析情感与写法上的异同。《想北平》属读本上的延伸性阅读,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一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利用课内学习的方法独立解决同题材文章;二开拓学生视野,增加文字积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也使本文的特点在比较中更加鲜明。
这一环节灵活,可让学生充分独立展示的思维过程,培养其思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化形象的感知为抽象的理性分析。这一过程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其学会归纳。
讨论要点如下:
相同点:
(1) 都选取寻常景物,抛开风景名胜,表达一个文人的平民意识;
(2)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烘托故都风物;
(3) 都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
不同点:
(1)对故都的热爱程度不同,本文情更深。一个是地地道道的老北平,一个是南方人。一个是从血脉中流出的充满血泪的“骨肉情”,一个是凄凉之景与凄清之情相吻合。
(2)切入点不同。《故都的秋》选取具有“清”“静”“悲凉”特征的秋槐、秋蝉、秋果、秋雨等来写,欣赏秋的姿态与色彩;本文则是信手拈来,选取“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及它们承载的情感。”所有景致“都积凑到一块儿,每一件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这一过程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中艺术手法的分析,而且对于作者对北平的情感的体悟也更深厚了。“心有感于事物,叙事状物以表心意。”这是散文创作的一般原理,在解读语言文字中来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品味语言
鉴赏抒情散文,品味语言是基础。体会情感,赏析艺术手法都要与品味语言始终相随。在上步骤的分析中其实已经完成了部分语句的感悟。这里再单提出来,以使语言特色更加鲜明。
散文的美未必来自美景美物,重要的是要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细微处见绚丽动人的光彩。你认为本文哪几处写的具有“动人光彩”,找出来,品味其语言。
估计语段:
第2节——“我爱我的母亲……”与北平之爱作类比;
第6节——“花多菜多果子多……韭菜叶上的泥点……进了城还带一层白霜。”
第8节——“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这样的文字鼓舞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感悟,甚至背诵下来。学生大致可得出平实、生动,看似平常语却那样贴切、形象。这与作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关心苍生,为民请命的历史使命密不可分的。所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五、总结与拓展
回顾教学主要内容(情感、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再次突出重点难点。
结语:乡情是一杯略带苦味的“乡色酒”,让你忍不住呷啜又不能痛饮。久在异乡,身在旅途之人常常为一句熟悉的家乡话,一阵扑鼻的红枣粥的香气,一抹长满了乡思的老槐树催得潸然泪下。无论在何时何地,一个人的心灵归宿总是生你养你的那片热土!
附:板书设计
脉络 感情 手法
引子:我的北平(1) 整体感觉:安适 热烈 类比
我爱北平(2-3)城市布置:匀调 眷恋 以情驭景
想北平
老舍 故都风俗画(4-7) 花多菜多果子多 闲雅 对比烘托
结句:真想北平(8)
接近大自然 思念
板书设计理由:重点难点清楚,让学生明白文章脉络,写景特点,感情主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想北平》说课稿发布于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