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课内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
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碾子(niǎn) 箕踞(jù) 归纳演绎(yì) 桀骜锋利(ào)
B.参乘(chéng) 解剖(pōu) 长歌当哭(dàng) 干练坚决(gān)
C.弄堂(nòng) 河畔(pàn) 屠戮妇婴(lù) 屏息以待(píng)
D.浸渍(zé) 创伤(chuàng) 赁屋授课(lìn) 殒身不恤(yǔ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愁怅 废墟 逆来顺受 按步就班
B. 撰写 旗竿 扭怩不安 绿树成阴
C. 磕睡 菲红 稗官野史 涕泗交流
D. 殴打 契约 不胫而走 图穷匕见
3.下列各组中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人如恐不胜 距关,毋内诸侯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失其所与,不知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4.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臣怪之
A.吾得兄事之 B.今太子迟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晋军函陵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 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 因击沛公于坐
B. ① 轲自知事不就 ②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C.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 相去四十里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B.①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②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 敢以烦执事 ②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① 恐惧不敢自陈 ②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7、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安在 D.客何为者
8.下列对所学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烛之武退秦师》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B.《小狗包弟》记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年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C.《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现实的情况,使画面感增强,也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D.《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烈士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是追述这些烈士生平事迹并表达对他们的爱和敬意,这也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B.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C.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和《华盖集》等。
D. 巴金,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他晚年的作品《随想录》是一部五卷本的忏悔录,是巴金对自身以及周遭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大胆揭露。
10.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 ,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B. 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呼对方时用尊敬之语。如:“足下”就是对对方的敬称;“卿”则是古代对自己的谦称,荆轲谦称自己为“荆卿”。
C. 古代常见的礼节有七种:坐、跪、跽、顿首、稽首、拜、再拜。古人席地而坐,把身子挺直就叫“跽”。“再拜”指拜两次,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D.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的“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只不过是用字的方法。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①,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②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③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④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⑤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子春秋•内篇》)
【注】 ①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指收税权)。 ②筐箧之藏:用筐箧收藏财
物,指敛财。 ③宰:家臣。 ④十总:一种质地较粗的布。⑤书社五百:五百里的土地人口。
11.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晏子美德的一组是( )(3分)
①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②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③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④ 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
⑤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⑥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大政治家,他虽身为相国,但穷得连国君使臣的一顿饭都难以招待好。
B.齐景公听了使臣的禀告后,便派官吏送给晏子重金,想用以解脱晏子生活的困境。
C.晏子生活虽然清贫,但却拒不受齐景公重金之赐,并多方面陈述了辞谢的理由,保持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
D.这则故事不仅写了晏子辞却去国君厚赐,生活廉洁俭朴,而且还从晏子与管仲的对比中,突出了其高尚的品德。
14.翻译句子(共9分,每题3分)
(1)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三、名句默写(共13分,每空1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到了颓圮的篱墙, 。 (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4) ,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6)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7)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
(8)曹刿“惧有伏焉”,所以” , “。(左丘明《左传·曹刿论战》)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诸葛亮《出师表》)
(10)《行路难》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 , 。 (李白《行路难》)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选取哪些意象来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3分)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伊宏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1883—1931),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 布莱克(1757―1827)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二十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至 1910年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31年冰心先生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选自《人民日报》(国内版))
17.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纪伯伦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获得极大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广博地学习、吸收本民族和其他先进文化的精华。
B.纪伯伦热爱祖国和全人类,他作品的主旋律是爱与美,所以他不写愚昧和陈腐,不写暴虐和虚伪。
C.纪伯伦文学成就很高,他所涉及的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诗、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
D.美国人将纪伯伦称誉“象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是因为纪伯伦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东方意识,且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读者。
E .纪伯伦的绘画也是卓有成就,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都卖给了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
18.传主纪伯伦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4 分)
答:
19.纪伯伦生活经历对他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有着怎样的影响?(3 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 他对这一切不以为然,把他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抺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B.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C. 中国乒乓球队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发奋苦练,终于在雅典奥运会再夺三枚金牌,这就是所谓的哀兵必胜啊!
D.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21. 根据语境,用恰当的新词新语填空。(3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 ”。
(2)虽然现在 手机做得很逼真,但性能上远不及正品。
(3)每一个高手都是由 过来的,但那种经历绝对值得每个高手回忆,因为那里有辛酸、有快乐、还有犯傻。
22. 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3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
,
,
,
。
23.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牙防组自成立以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和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
七、作文(60分)
24.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 叙事要凸显真实感受,注重描写;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标点清晰。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发布于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