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u)辇(niǎn)来辘(lù)辘远听朝歌夜弦(xián)

B、经传(zhuàn)锱(zī)铢鼎铛(dāng)玉石?弃掷逦迤(yǐ)

C、近谀(yú)剽(piáo)掠尽态极妍(yán)倚(yǐ)叠如山

D、横槛(kǎn)缦(màn)回金块珠砾(lì)管弦呕(ōu)哑

2、下列对“之”字用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两个“之”字的用法相同,都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两个“之”字的用法相同,在句中都起修饰宾语的作用。

C、“燕赵之收藏”与“彼童子之师”中的“之”都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之”是代词,他;“秦人视之”中的“之”代指前面所说的宝物。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惑而不从师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③年十七,好古文④辇来于秦⑤燕赵之收藏⑥骊山北折而西构⑦歌台暖响⑧未霁何虹

A、①②/③/⑦/④⑤/⑥⑧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

C、①③/②/④⑥/⑤⑦/⑧D、①②/③⑦/⑤/④/⑥⑧

4、下面五个句子编成四组,从分句间语意义关系的角度看,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③⑤

5、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节奏划分,不正确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夫。

C、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之。

6、下列语句是对两文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在语言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文中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气势雄壮,增强了文章的论辩色彩。

B、《阿房宫赋》的语言非常精炼,如文章开头四句;另外,文中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取铺排的方法,造成了夺人的文势。

C、《师说》一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D、《阿房宫赋》是一篇借古讽今之作,借秦的覆灭来劝谏当朝统治者。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坦诚己见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课内选文,然后回答7-12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

C、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9、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一连运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语气上层层递进。

B、首先,作者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既比学风,也比结果。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其次,作者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乙】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1、下列各句中,最能体现阿房宫宏大规模的一项是

A、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2、下列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头“六王毕,四海一”一句,写出秦统一天下的气概,交代建造阿房宫的背景。

B、选文短句的运用,使音节紧凑,气势铿锵,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主题在快节奏中传达。

C、这里节选的两段文字将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D、这两段文字分别写宫殿建筑、宫内生活两个方面,是后文议论部分的基础,它为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作了铺垫。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13-16题。

木假山记(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①,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③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④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⑤踞肆⑥,意气端重,若有以服⑦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释]①殇:未成年而死。②拱: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湍:急流。④数:指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即命运,气数。⑤魁岸:强壮高大的样子。⑥踞肆:傲慢放肆,这里形容“中峰”神态高傲舒展。⑦服:佩服,这里用为使动。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与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孽:niè,树木的嫩芽)

B、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汩:gǔ,沉没)

C、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濆:fén,水边高地)

D、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岌:jì,高耸)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其理似不偶然也?②则非徒爱其似山

B、①不幸而为风之所拔②任为栋梁而不伐

C、①而有斧斤之患?②则其最幸者之中

D、①而有斧斤之患?②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说明作者对“木之生”惋惜的一组是

①或孽而殇,或拱而夭②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③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④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⑤强之以为山⑥为樵夫野人所薪

A、①④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写树木的遭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字面上是写树木,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写人。

B、作者叙述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从侧面衬托出木假山的来之不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强调“木之生”的恶劣环境。

C、、蕴含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思考。树木的坎坷遭际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

D、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具象生动,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

四、(16分)

1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②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一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期末测试题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