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陆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以及如何

分析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

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绿”在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于“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总结象征意义的方法分析文章。

媒体使用: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温习旧知:全文结构

明确:

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1-4)(5-7)(8-12)(13)(14)

二、感受“绿”的象征意义:

教师提问:作者是这样描述北平的公寓的“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潮湿的地面”

“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窗是朝东的”“令人感到炎热”,这并不是一间

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然而作者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原因是什么?

明确:窗外长着常春藤,投射进来一片绿影。

教师提问:就是这片绿影深深吸引住了“我”,作者是怎样形容当时的心情的?

明确:喜悦而又满足

教师提问:终于和绿色朝夕相伴了,观绿成了每天必修的功课,看着常春藤“柔软

的卷须”“舒开折叠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怀念、欢喜、快活、留恋、急不暇择……

教师提问:作者如此爱绿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教师提问:作者不满足于远远的观赏,为了和它更接近,更亲密,将柔条牵进了屋

里,这时的绿在作者眼里象征着什么呢?

明确:爱、幸福、青春

教师提问:被囚后的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浆液丰富的柔条

伸长、攀缘、舒放,长得更快

尖端朝着窗外

失去青苍,变成柔绿、嫩黄、细瘦、娇弱

教师提问:在这些句子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明确:引出执着、顽强、向往自由、光明的象征意义。

教师提问:常春藤的衰败,让作者内疚,用于决定在离开的那天“放绿”,他将“绿”

成为“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有怎样深刻的含义吗?

结合写作背景: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明确:“绿”象征着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师总结“绿”的象征意义:

一般象征意义: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深层象征意义:爱、幸福、青春

更深层象征意义:执着、顽强、向往自由、光明

最高象征意义: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 课外拓展:

(一) 关于象征的表现手法:

1、概念:指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

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

2、效果:运用象征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使复杂深刻

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

3、适用范围:作品的大部分甚至通篇使用

(二)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都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

如: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但如果我们不了解某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如何根据课文内容去判断呢?

1、确定象征物

2、找出突出描绘象征物特征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联想(结合写作背景等)

4、形成象征意义

(四)练习:

1、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

2、帆

俄莱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