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6.最后的姿势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2.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3.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
资源
●教材开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发生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谭千秋老师的敬意。
●相关材料:
【见附件——英雄父亲谭千秋的承诺】
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摘录(详见“教参”)
●学生经验:
“5·12”汶川大地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知之甚详的一件大事,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不仅观看了关于地震的电视新闻报道,也亲自参加了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心的活动。对于谭千秋的英雄事迹也是非常了解的。有了这些铺垫,孩子们学起课文来会更投入。
预习
设计
1.通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完成《习字册》的字、词部分。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3.搜集汶川大地震的资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7分钟)
收看5.12地震视频,直观感受大地震的情景。
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走近主人公(5分钟)
介绍主人公谭千秋。
第三板块:预习展示(7分钟)
1.朗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预设: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挺身而出,救出被大火困住的孩子。
第四板块:整体感知(16分钟)
【学程单1】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_____”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给课文分段。
时间:5分钟
答案预设:
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3.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4.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播放5.12地震视频
3.那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这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灾区的千里之外。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四川省灾区教育系统广大教师舍生忘死抢救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危难时刻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和情操,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的姿势》,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出示课题,齐读)
第二板块:走近主人公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就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
先请学生说教师再补充。
过渡:在地震中谭老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呢?
第三板块:预习导学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 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 生死攸关
(3)洗漱凹凸 感触地动山摇 绘声绘色
(4)妙语连珠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使用“生死攸关”造句
第四板块:整体感知
1.任务驱动
2.导学
(1)指名读课文。
(2)谭老师的最后姿势是什么样子?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学习给课文分段。
第五板块:课堂作业
第四板块
品读姿势,丰富英雄形象
A、护生的姿势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体味用词的准确性。
(2)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谭老师的拉、撑、护,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
(3)再现地震情形,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就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谭老师立即将——引读护生的姿势。
过渡: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只是一瞬间的震荡,谭老师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他那最后的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
B、牺牲的姿势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这一句中你最感动的词语有哪些?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抓住“死死”等词语,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敬意。)
(2)补充材料: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5月12日那天下午2点多,他一如既往地在教室为学生们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从教26年来,谭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师生齐读: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同学们,这最后的姿势是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 )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 ) 的姿势。(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爱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
作业
设计
★完成《习字册》句子部分。
★★《补充习题》一、二部分。《练习与测试》一、二、五题。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6.最后的姿势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
资源
●教材开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发生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谭千秋老师的敬意。
●相关材料:
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摘录(详见“教参”)
●学生经验:
“5·12”汶川大地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知之甚详的一件大事,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不仅观看了关于地震的电视新闻报道,也亲自参加了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心的活动。对于谭千秋的英雄事迹也是非常了解的。有了这些铺垫,孩子们学起课文来会更投入。
预习
设计
搜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回忆课文(3分钟)
1. 回忆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找找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板块:精读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4分钟)
【学程单1】
默读课文第一段,结合关键语句,思考谭老师有着怎样的崇高品格。
时间:2分钟
预设:从“平时”“早早”等词语,可以看出谭老师关爱自己的家人,对工作十分尽责。
第三板块:精读第二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12分钟)
【学程单2】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时间:5分钟
1. 交流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说说体会。
(1)语言描写:
●这是他的言传,为危难之时的坚定的抉择埋下伏笔。他这样做,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息息相关。希望学生做的,自己在生死存亡的一刹那坚守了自己的立场。
●体会到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际临危不惧,心里想到的首先是学生的生命安全。
(2)动作描写:
●他那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那一刻,他用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拉”“撑在”“护住”传达的是谭老师关爱学生生命安全胜于自己的牺牲精神。
2.学生读好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
3.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连用3个感叹号更说明地震来势之快,情况非常紧急。
(3)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第四板块:精读第三段(7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学习三个侧面描写。
3.救援人员:谭老师的惨死和学生的安然无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表现了谭老师的心里只有学生,危险时刻不顾自己的安危。
学生:“飞”“扑”写出了在谭老师的心里孩子是第一位的。
老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选择了放弃,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4.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感悟谭老师舍己救人、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第五板块:精读第四段。(8分钟)
1. 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讨论课后练习3。
他用这个姿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这个姿势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的这个姿势也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让人难以忘怀。
3.理解句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齐读。
(2)是说谭千秋老师的爱会亘古不变地传下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谭老师,我想对您说……
第六板块:在诗歌诵读中升华情感。(5分钟)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我该想到
刘 肖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
老谭老谭!你说句话啊
昨天晚上就听说
有个老师救了四个学生
我哪想到就是你呀
让我给你擦擦手吧
那上面有血
血迹已经开始发黑了
昨晚被运到操场时,你的手还是软软的
才过了一夜,咋就变得这么硬啊
前天我们牵着手在这个操场散步时
你的手还是热热的
怎么现在就成了冰凉的呢
也许,我该想到那个救学生的老师
就是你,老谭
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怎能不明白你对学生的感情
又怎能不理解你作为教师的选择
那一刻
如果我也在
我会和你并肩守护讲桌的,一定
可是此刻,摸着你又硬又冰的手
我的心还是疼啊
你感到了吗?我心心相印的爱人
第七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第二板块:精读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第三板块:精读第二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交流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语言描写: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2)动作描写: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2.指导读好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
3.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第四板块: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
3.从救援人员、学生、老师的话语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感悟谭老师舍己救人、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第五板块:精读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练习3。
3.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齐读。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体味最后一节的作用。
4.此时此刻,你想对谭老师说什么?
第六板块:拓展延伸
1.诵读诗句,进一步感悟。
2.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1.诵读诗句,进一步感悟。
2.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3.总结全文: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敬可爱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第七板块: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画出四处场景描写的句子2.这些场景描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1)天气的描写预示着灾难的来临,表面的平静蕴含着不平静的发生。
(2)三个感叹号显示着地震的发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震给人的感觉突如其来,瞬间大地上的生灵面临死亡的威胁。
(3)地震的危害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危急。人早一秒离开现场就少一分危险。时间就是生命!
(4)地震来得如此迅猛,像野兽摧毁一切,这是巨大的灾难。人类在地震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评价人物,英雄永存
过渡:谭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人们震撼了。
1.灾难发生后,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获救的学生说:“;”一位老师说:“。”
2.听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想这样说:…?(把最想说的一两句写下来)千说万说,在大家心中,他是一个、的老师。
小结: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同学们,俗话说“大爱无痕”,谭老师就是将自己的大爱化成了最后的姿势——,所以人们这样赞颂——
板书: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作业
设计
★《补充习题》三、四部分。
★★课外积累地震中的其他感人故事。
★★★完成一篇读后感。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最后的姿势教案发布于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