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单元价值与学情分析
《羚羊木雕》位于六年级第二学期《少年心事》单元之中。《羚羊木雕》的故事主要围绕同龄人的友情与两代人的矛盾展开,反映出少年自我意识和合理诉求在面对父母的绝对话语权时的无可奈何。
预备班的学生跨在青春期的门槛上,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内心世界更为敏感,对成人的所作所为产生了自己独立的思考甚至批判,也具有不被成人理解,不能获得平等交流的地位,被成人粗暴打压的心理体验。因此,《羚羊木雕》很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很有话要说,在课上不妨让同学们多说多表达。
另外,文中围绕是否应该送羚羊木雕与是否应当要回羚羊木雕的道德两难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理解是很有意义的。
文本价值与教学目标
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插叙的手法使文章结构紧凑,情节紧张,扣人心弦。同时,通过各具特色的语言描写塑造了无奈的我,强势的妈妈,稳重的爸爸,以及欲言又止的奶奶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因此将教学目标定为:
理解插叙的叙事技巧在写作中起到的作用。
掌握通过人物对话、内心独白以及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心理活动的作用。
教学构思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划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让同学发现这篇文章的记叙顺序与通常起因、经过、结果的线性排列之间的矛盾,在讨论致疑之中引导学生掌握插叙的概念,理解插叙的作用。
在完成插叙学习环节后,在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而思考人物形象的背后成因。
第二节课,主要围绕“羚羊木雕该不该送”这一道德两难问题展开辩论,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也能够谈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教后反思
对于这样很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具有一定思想性的文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争论,去学习。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圈定好一个“战场”,然后挑动学生在这个规定的战场中为了争夺一个明确的“高低”展开激烈的斗争。如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开辟了三个战场“插叙战场”“语言描写战场”和“道德探究战场”,挑动学生就“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对应哪些段落?”“这是怎样的一家人?这家人平时和谐吗?”“羚羊木雕该送还是不该送”这三个主要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交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热情被很好的激发了起来,从之后的练习和写作训练上来看,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这堂课还有一个可行的思路,即模仿《新老娘舅》之类的现场调节真人秀节目,由学生分别担任当事人、调解员和观众调解员。以理清事件、分析当事人性格、找出矛盾关键、调节矛盾的顺序学习这篇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一些遗憾和不足。如在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讲解“插叙”手法的作用和好处了,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插叙好还是倒叙好?之后我更进一步的片面强调了“插叙”比“顺序”使文章来得更精彩。在课堂上就有同学指出插叙和顺序各有各的好,应当针对不同的故事内容选择不同的叙事顺序。这位学生的理解是非常正确的,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为了加深同学的印象而“矫枉过正”,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无时无刻不应当注重教学必备的科学性、严谨性。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六年级下《羚羊木雕》教学反思发布于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