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如走吧,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时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

这是小说中的人物“我”的一段内心独白,“进城吃鱼翅”是“我”为自己逃离鲁镇而制造的一个所谓借口。这段话充分暴露了“我”这类知识分子世界观的一个侧面:逃避现实,回避斗争的弱点。“我”虽然很同情祥林嫂,但无能为力,爱莫能助;同时又怕负责任,只好用进城吃鱼翅的办法来逃避现实。鲁迅《二月小引》中说:“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岗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潮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有所沾湿,狼狈起来……”《祝福》中的“我”犹如这里所说的后一种人。这是鲁迅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世界观无情地解剖和批判。

2、可恶!然而……

鲁四老爷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讲理学”且具有“监生”的身份,是个封建文化“水”颇深的人。在小说中,他那为数不多的话语十分令人震惊,两个“可恶”“然而”就是典型代表。

祥林嫂首次到鲁家做工,中途被婆家劫走后,鲁四老爷说了第一个“可恶!然而……”。区区四个字,即道出了其冷酷、自私及以封建卫道士自居的性格内涵。说“可恶”,主要是恨祥林嫂的婆家劫她回去有损自己的家门体面及尊严;说“然而……”,是其一转念觉得在妇女“出嫁从夫”的礼法面前又无话可说:婆家将她弄回合乎礼法。第二个“可恶”“然而”是分两次说的。完成了劫持任务,卫老婆子来鲁家“说说清楚”了。她还未开口,鲁四老爷先甩出了个“可恶”。这两个字显然是对着她来的:骂她既当“介绍人”又当劫持者的鄙污,憎她介绍“逃妇”来又合伙劫其去,败坏了自己的门风。

3、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也恐怕这事也一律。

从句子结构上看,这是一句因果复句。句子的前一部分表明:“我”观察事物是很准确的,对现实是很了解的,“我”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尽管“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然而“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这就证明:血淋淋的客观现实是不依“我”的善良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所以对现实社会不能存在任何幻想和侥幸心理。句子的后一部分表明:“我”对祥林嫂的命运非常担心,怕她就要死去,深怀怜悯与同情。结果怎样呢?祥林嫂“恰如所料的起来”了,“这事也一律”了,就是:祥林嫂果然在有钱人的祝福之中默默地死去了。

全句表明:“我”对祥林嫂寄予无限同情,对富人及当时的黑暗社会极表愤恨。

4、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意思是: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指旧社会),活着而没有生趣的人死了(包括祥林嫂之死),就使讨厌看见他的人再也看不见他的,这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也都还不错。

这是激愤的反语,感情深厚,含义深刻,令人深思,充分表达了“我”对祥林嫂及劳苦大众深切的同情,对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痛恨,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极度不满。这种感情充分地体现在“在现世”三个字上。“现世”,指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这一方面是对这个封建社会愤怒控诉和有力的鞭挞,另一方面,是对苦难的中国人民深切同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鲁迅在《坟》的《题记》里说:“我的可恶有时自己也觉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鱼肝油,以望延长我的生命,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半乃是为了我的敌人——给他们说得体面一点,就是敌人罢——要在他们的好世界上多留一点缺陷。”这是多么执着而顽强的态度。以上两句反语可以相互参读。

4、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这是鲁迅无比激愤的讽刺性的反语。据迷信传说,每逢旧历年时,天地间的众神降临,来到人间享受人们的祭品和香火,豫备给有钱的人们以幸福。而在这时,祥林嫂却被封建礼教害死了。想来“天地圣众”也是不会给祥林嫂这类穷人以幸福的。这就有力而深刻地否定和批判了“神权”的虚伪,同时也对有钱人的“祝福”给以辛辣嘲讽。歆享,歆与享同义,谓众神享受祭品香火。牲,祭祀用的牛、羊、猪。醴,祭祀用的甜酒。香烟、香火。蹒跚,本来是形容跛脚的人走路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天地圣众”喝醉了酒摇摇摆摆,东倒西歪的样子。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祝福》难句解析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