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祝福》系鲁迅小说名篇,也是历来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被作为重点课文来教。过去我曾多次教过这篇课文,但都是按传统模式进行,即梳理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概括人物形象。教学中自然都是以教师的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显得沉闷,缺少生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方式。从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出发,在教《祝福》时,我一改传统的教法,贯彻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来完成教学任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讨论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沉思片刻之后,同学们议论开来。
生1:老师,我认为是鲁四老爷。他嫌弃祥林嫂是寡妇,对她冷淡,不让她参与祭祀,使她遭受了精神上的打击,最后将她赶出了家门,沦为乞丐而死去。
生2:我认为是鲁四婶。祥林嫂到土地庙捐门槛回来之后,以为赎了罪,有参与祭祀的资格了,当她去摆酒杯和筷子的时候,四婶一声惊呼:“你放着罢,祥林嫂!”让她遭受重大打击,认为自己的罪不可能洗清了,她陷入绝望,精神崩溃,神情麻木,以致被赶了出来。
生3:我认为柳妈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她向祥林嫂讲鬼神的故事,使她对死亡产生了恐惧,才积存工钱到土地庙捐门槛,以为这样就可以赎罪,这是后来鲁四婶不准她参与祭祀,她精神崩溃的原因。
生4:鲁镇人也是凶手。他们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不但没有同情心,相反拿她的痛苦开玩笑取乐,甚至挖苦讽刺她。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使祥林嫂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可以说他们也是凶手。
讨论很热烈,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生(生5)突然语出惊人:老师,我认为祥林嫂的婆婆才是杀害她的凶手。祥林嫂之所以有后来的悲剧都是她给造成的。祥林嫂跑出来做工,肯定是无法忍受她的虐待,祥林嫂不跑出来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再说如果她不把祥林嫂抓回去卖掉,就不会有死第二个丈夫的故事,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刚一说完,全班鼓掌,一致认为婆婆是引发祥林嫂悲剧的关键人物。我也表示这样看问题角度新。
生6:这样说来,祥林嫂在贺家的大伯也是凶手。祥林嫂虽然死了第二个丈夫和儿子,但她还有财产,还可以自食其力,但大伯却来收屋,把她赶了出来。她走投无路,再次来到鲁镇,才有了后来的悲剧。
我肯定了同学们善于思考问题,发言有见地。另一同学(生7)又发言: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无意中成了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当祥林嫂带着复杂的心理问“我”人死之后究竟有无魂灵和地狱时,“我”拿不定该怎样回答,吞吞吐吐地说“也许有罢”、“说不清”。祥林嫂对读书人的话是深信不疑的,这话等于告诉她有地狱和魂灵,这是她最担忧最害怕的。这无疑是向祥林嫂的精神伤疤上捅了最后一刀,导致她迅速走向死亡。
此语一出,全班哗然,议论纷纷。我看火候已到,趁势提问:同学们善于思考,发言积极,一下捉拿了杀害祥林嫂的众多凶手,那么你们看元凶是谁呢?
学生讨论交流,答案不一。我又启发他们:元凶可能是显现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很可能就藏在众多凶手的背后。这时学生若有所悟。
生7:这个元凶我认为是藏在鲁四老爷、四婶和鲁镇人背后的封建礼教。是封建礼教指使这些人杀害了祥林嫂。
生8:还有藏在柳妈背后的封建迷信思想也是隐性凶手。
话音一停,全班再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感悟】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分析,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智力很难得到开发,思维也很难得到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职能和学生的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对话的首席”;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发现者”。新课程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它使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是实施新课程的一次成功尝试。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善于引导,精心设计问题,就能启发学生思考,很快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祝福》教学片段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