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作业〗
我在备课时通常是琢磨着怎样“吃透”教材,不把教材当成教学的“拐杖”,也不当复印机,而是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开发的资源,围绕教材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去探究和思考。例如:我在教学李白《蜀道难》这课时,抓住李白写此诗的心态,让学生讨论:你能说说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于是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由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做个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把学习变为主动的自觉行为。可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情趣盎然。总而言之,我认为作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的当教书匠,要做一个会组织、会选择、会思考、会创新的老师。
〖关注教学细节〗
让学生抄一篇课文,比如《蜀道难》,事先讲明,一定要认真,结果怎样?还是有人要抄错,在“猿猱欲度愁攀缘”一句中,不常用的“猱”字不会错,常用的“度”字偏要加上三点水,“度”山变成了“渡”河,究其原因,不是不认真,而是缺乏对细节的敏感。所以我们在常常在“认真”之外,还要对学生反复强调“细心”。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蜀道难》教学杂谈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