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了《陈情表》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受、理解、讨论、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重点、难点(1)积累、背诵、语言 (2)关于忠孝的认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诸葛亮写的《出师表》,陆游对《出师表》推崇备至,写诗赞叹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的意思:《出师表》这篇文章写的真好啊,千年以来,谁能跟它相提并论呢?其实,陆游的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在诸葛亮那个时代,就曾经出现了一篇堪与《出师表》相媲美的千古奇文,这就是李密的《陈情表》。
师: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内容是臣子向皇帝叙事道贺。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谈论有关朝政的问题,那么陈情表是谁向谁陈情,陈述的什么情呢?
生: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家有祖母,不能赴任的实情。
研读课文:
师:李密是如何陈述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段。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生: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师: 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生: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
师:那李密到底遭遇了那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
生齐读: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师: 这是有关李密父亲的,那有关他母亲的不幸是什么呢?
生齐读: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师:我们把有关他父母的遭遇,看成是他的第一个不幸。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师: 好。这第一个不幸我们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一下,应该怎么说比较好?
生:父母早失 或 失父失母
师:李密的父亲怎么样了?
生:死了。
师:李密的母亲怎么样了?
生:改嫁了。
师: 那合在一起,用四个字概括怎么说好。
学生齐答:父死母嫁。
师: 李密遭遇的第二个不幸是什么?
生齐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师: 再读一遍。这个不幸,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较好?
生:孤苦多病。
师:李密遭遇的第三个不幸是什么?
生齐读: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师:这几句话,比较长,但句式相当整齐,语气通畅。我们再读一遍。
生再次齐读。
师: 李密的第三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生:内外无人。
师:李密的第四个不幸是什么?大家一起读出来。
学生齐读: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师:这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生:刘婴疾病。
师: 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生齐答:相依为命。
板书: 祖孙相依为命 四种不幸
师: 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
学生齐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师: 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
生: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苦处,设身处地地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他入仕。
师: 回答得非常好。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在第二段中,李密陈述了朝廷催促自己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什么举动?
学生齐读: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师: 结果是什么?
学生齐读: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师: 我们知道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汉代采用的是选举制度。选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朝廷或地方官员看中了谁,直接提拔,这叫“选”;一个是地方官员看中了人才直接向朝廷举荐,这叫“举”。汉代的选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和后来投票决定人选的选举方式不一样。这里的“孝廉”指孝顺而品行正直,这里的秀才指的是优秀人才,和科举制度时期的秀才也不一样。孝廉和秀才,是当时选举的人才的等级。地方官向晋武帝举荐李密,是对李密的器重,而李密因为祖母无人供养,而怎么样?
学生齐答:辞不赴命。
学生齐读: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师: 这里,李密陈述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委婉而坚决地表明了自己无法出仕的现状。本段中朝廷分三个阶段催逼李密,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急迫,而李密三次拒绝了朝廷的重用,一次比一次痛苦。
板书:朝廷步步紧逼 三次拒绝
师: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想,假如李密仅仅是写了上面的两段文字,会给晋武帝留下什么印象?
生:李密以家事为重,轻慢皇权。
师: 回答的非常好。假如仅仅是前面的两段,会给晋武帝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不仅不能得到宽恕,甚至还要引来杀身之祸。而李密在写了这篇奏章以后不仅仅得到了晋武帝的理解,还获得了丰厚的奖赏: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我们看看李密是如何打动晋武帝的。首先,李密说了晋朝的治国之策,是?
学生齐读:以孝治天下
师: 有关以孝治天下的事,李密是怎么说的?
学生齐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师:晋武帝真是皇恩浩荡啊。那些旧朝的臣子,都受到了礼遇,得到了朝廷的怜悯抚育。我李密孤苦尤甚,更应该受到特别的恩惠。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的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虽是个人私事,却也是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实践着晋国的国策。这本身就是忠于晋武帝的表现。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误解,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相当重要的一点,自己不出仕做官,不是因为要保守名节,而是确实有难言之隐。李密是怎么表白的呢?
学生齐读: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师: 再读一遍?李密不是一个不识数的人,他对晋武帝的器重充满感激。这在第二段中也有表露,是那些句子。
生: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师: 除了这一句,还有很多的词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如:“沐浴清化”中的沐浴,“寻蒙国恩中”的“蒙”和“恩”。这样的感激,化解了晋武帝心中的怨气,让晋武帝龙颜舒展。在此基础上,李密进一步强调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现状,进一步打动了晋武帝那颗冰冷的心。大家读一下,李密是如何说的。
学生齐读: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师: 这一部分中,李密陈述两层意思,一是对晋武帝的忠,一个是对祖母不能不尽的孝,而忠以孝为载体,忠具体实践于孝。此情此景,苍天可鉴,人神共知。
板书:忠孝两难抉择 两种情感
师:我们可以想想,晋武帝如果有胡子的话,读到这里一定会捋着他的胡子频频点头。行文至此,可以说李密已经能打动晋武帝了。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是什么?
学生齐读: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师: 这样的意思,文中还有表述,大家找出来,读一下:
学生齐读: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师:在提出这样的请求之前,李密说了一句很合情合理的话。李密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齐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在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之后,李密再一次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学生齐读: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板书:请求终养刘氏 一个请求
师:人们常说“忠孝难两全”,下面我们就忠和孝的问题探讨一下,谈谈你的看法。哪位同学愿意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请说一下。
一男生:我觉得虽说“忠孝不能两全”,我觉得应先尽孝,后尽忠。理由是,一,就像李密说的,“尽忠之日长,尽孝之日短”,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百善孝为先,做人首先要尽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况且父母年长于我们,我们尽孝之日必然短,而至于尽忠,时日相对来说很长,二,尽忠就是为百姓做事,帮助当权者治理天下,或者进而言之,必要时就是上战场,而尽孝就是在身边照顾父母和其他长辈,从而不能尽忠,不能去战场。如果真是这样,就没有人去参战,试想,战争还会发生吗?就算会发生,参战的人数会大大减少,而伤亡损失也会大大减少。所以,我认为应先尽孝后进忠。
一女生:自古以来,为人臣子,精忠报国,作为儿女,竭守孝道,都是为人们所倡导的传统美德。晋朝以孝治天下,试想,一个对父母,长辈一点孝心都没有的人,又怎能谈及对国家的忠诚。然而古语又有云:“忠孝两难全。”当你涉足朝野,一身政务,必然会顾及不到家人,则此时应当舍小家,顾大家。我还是觉得应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但也还是要心系家人,这也是人之常情。
师:自古以来,忠孝的问题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为人处事必须解决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何对待忠孝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做人标准和做人原则。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陈情表》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陈情表》教学实录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