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虽然没有期末考试那样有专门的时间复习,但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大多数是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那期中考试之前做几套相应的试题熟悉题型,基本就可以迎战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了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悔悟 侮辱 风雨如晦 诲人不倦

B.温馨 钟磬 安如磐石 罄竹难书

C.裨益 婢女 稗官野史 纵横捭阖

D.拜谒 褐色 怒不可遏 残碑断碣

解析:此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A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是“huǐ、wǔ、huì、huì”,有两个读音相同。B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是“xīn、qìnɡ、pán、qìnɡ”,有两个读音相同。C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是“bì、bì、bài、bǎi”,有两个读音相同。D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是“yè、hè、è、jié”,四个读音全都不相同。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义气 意气用事 正规 步入正轨

B.提名 金榜题名 委曲 委屈求全

C.国事 共商国是 过度 过渡时期

D.直言 仗义执言 谋取 牟取暴利

解析:此题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B项“委屈求全”中的“屈”应改为“曲”。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与其他国家的同类系统不同,瑞典的“网络防务”体系是以因特网为________,而不是建立一个新的军事网络。

(2)为了确保新版文艺频道有个强势开头,也为了维护中央电视台自身的形象,央视领导决定推迟改版计划________。

(3)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________是在损害国家利益,________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逃税款,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依附 出笼 不但/也

B.依托 出笼 既/又

C.依附 出台 既/又

D.依托 出台 不但/也

解析:“依托”是依靠的意思;“依附”是依赖,附着,没有独立性了。“出笼”带贬义;“出台”没有贬义。“既/又”是并列的关系;“不但/也”有进一层的意思。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虽然让人难以相信,但他还是凭一张假证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展览厅的大门。

B.尽管我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但他们在电话中一听我的来意,几乎都是一口答应接受采访,其当仁不让之情溢于言表。

C.你是大老板,我们也知道对产品要求应该很严格,可你也不该鸡蛋里头挑骨头,扣掉我们的工钱!

D.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具有远见卓识之士的参与,以期在热烈的讨论中深思熟虑,供国家决策部参考。

解析:D项主语是“改革”,谓语不应用“深思熟虑”,可改为“日趋完善”。

答案:D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将实行网上阅卷,有很多高三学生心存恐慌:实行网上阅卷后,涂写答题纸的方法是不是也有所改变呢?

B.记者了解到,能源效率标识的基本样式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名称为“中国能效标识”,标识包括生产者名称、产品规格型号、能源效率等级、能源消耗指标、以及依据的能源效率国家标准编号等基本内容。

C.在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讨会上,“北京创造教育模式”引人注目。

D.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解析:B项最后一个顿号和“以及”只能保留一个,因为“以及”也表示并列关系,和顿号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C项“中、小学”之间不应用顿号,因为它是一个集合词组;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这不是一个问句,我们不要看到句中有疑问词就认为是疑问句,主要看是否是疑问语气。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幼斌扮演的马超的弟弟马良为了能与未婚妻张苇革过上宽裕的生活,铤而走险,贪污了10万元公款。

B.在争论中是不分高贵卑贱,也不管称号姓氏的,重要的只是真理,在它面前人人平等。

C.今天,尽管哈尔滨的气温已超过了零下18℃,可市民仍然来到大街上举行庆祝活动。

D.市委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错误做法。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句语病的辨析能力。A项,李幼斌扮演的是马超还是马良,表意不明。C项,表意不合逻辑。D项,结构混乱或表意不明,是制止群众揭发还是制止群众揭发的少数单位的错误做法。

答案:B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为村里所诬,一年三输公调,求辄与之。有人尝认其所着屐,笑曰:“仆着之已败,令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

元嘉初,征为秘书郎,不就。临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镇江陵,并遣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民礼。人或讥焉。凝之曰:“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抗礼光武,未闻巢、许称臣尧、舜。”时戴颙与衡阳王义季书,亦称仆。荆州年饥,义季虑凝之喂毙,饷钱十万。凝之大喜,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性好山水,一旦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元嘉二十五年,卒,时年五十九。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

7.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里重其德行 重:看重。

B.并遣使存问 存:保全。

C.一旦携妻子泛江湖 泛:渡、游。

D.登高岭,绝人迹 绝:断绝。

解析:B项中,“存”应译为“慰问”。

答案:B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非其力不食

B.为村里所诬

如姬为公子泣

C.仆着之已败

宋何罪之有

D.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

人之所欲有甚于生

解析:A项中的两个“其”字,第一个译为“他”,第二个译为“自己”;B项中的两个“为”字,第一个是表被动的介词,译为“被”,第二个是表动作行为对象的介词,译为“对”;C项中的两个“之”字,第一个为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为结构助词,帮助提前宾语,不译;D项中的两个“所”字都表后一个动词涉及的对象,不译。

答案:D

9.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说明刘凝之有“慷慨大度”的隐士风范的一组是( )

①推家财与弟及兄子 ②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③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④征为秘书郎,不就 ⑤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 ⑥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解析:六句中,其中第②⑥句说明他有隐居山林的志向,第④句说明他不与社会共处的思想。

答案:A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凝之羡慕老莱、严子陵的为人,一心向往山林,把家财全分给兄弟及侄子们,在野外立屋居住,自食其力。

B.妻子与刘凝之志同道合,把带来的陪嫁财产全分给亲朋好友,与凝之共度贫寒清苦之日。

C.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镇守江陵时,一起派遣使者慰问刘凝之,刘凝之一一回书答谢。

D.荆州某年粮食歉收,刘义季担心刘凝之可能会饿死,便赠给他十万钱,刘凝之全部分给挨饿的人。

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出,妻子的陪嫁是刘凝之分给了亲朋好友,而不是妻子分给大家的。故B项错。

答案:B

第Ⅱ卷(共70分)

三、(10分)

11.翻译下列各句。(3分)

(1)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2)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3)妻子皆从其志。

答案:(1)妻子也能够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2)所得财物除了应付日用以外,总是把剩余的施舍给别人。(3)妻子儿女们都依从他的志向。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野老歌

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①本诗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答案: (1)①浅近平易(意思对即可。) ②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农民终年辛苦无粮可食和“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另一方面将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作对比。

(2)描写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意思对即可。)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

答案:(1)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游子吟

和 谷

到省城工作之后,有了妻室儿女,便很少能回故乡看看。每当我触到“乡情”的字眼,就不禁默吟“慈母手中线”的诗句,久久地陷入思念的意绪中。

渭河北岸的故乡,土地瘠薄,人们生活一向很是简朴。记得童年的时候,是不曾披过一件“洋布”的,自春到冬,总穿着一身母亲织的土布。上小学时的书包,也是红蓝网格的粗布做的,却孕育了我童年的梦。

一到秋天,队上分了棉花,多半是因受旱未绽的棉桃。阴雨天,就和母亲在土窑里剥棉桃,撕开来晾干。遇赶集的日子,我牵着母亲的衣襟,背着大包袱到弹花店去。弹花是不收加工费的,带走花絮,留下花籽即可。而花籽是可以榨油的。

归来,折一支高粱秸,就着青石炕沿,撕开一片片花絮铺了,卷在高粱秸上,滚几下,就成了一个圆筒。这种玩活,我是乐于干的,而且很在行。那一片片洁白的棉絮,薄得像鸟儿的羽翼,又使我时时想到天上的云朵。

母亲则搬了纺车来,给弦上涂了蜡,给锭子抹了油,便盘腿吱咛咛地纺起线来。左手指那么轻巧地绕动了纺车,右手捏着我卷好的花筒,直侧着身子扯到背后去,又回一下纺车轮,将抽开的细丝缠在旋动的锭子上。线穗渐渐胖,花筒渐渐瘦了。节奏和音响是那么单调,在我听来,却似乎是世界上最好听最深情的音乐。

尔后,择个响晴天,母亲又将线穗穿上轴儿,在窑院里立成一排,牵住各自的头绪,合成了线团。再浆洗过,梳理匀称,一丝一缕地绕到织布机上去。

于是,母亲便坐在了织布机前,抛着梭子,踏着脚板,经经纬纬地交织着生活的希冀。灯下,窗前,百八十天才能织得完它。而我,这阵儿是帮不上母亲一点忙的。我觉得母亲为了儿女们,实在是太劳累太疲倦了。

质朴无华的土布,为我遮体御寒,伴我长大成人,给了我温热,给了我母性的力量。那一丝一缕,有如情感的琴弦,交织得太密太密了。

那年冬天,我从陕北旅行归来,途经故乡小住。

离家这么些年了,母亲还是那样,在灯下缝缝补补个没完。见我的棉袄破了一处,硬要我脱了补补。望着母亲显然苍老了的容颜,我有些不肯。她那有点斑白的鬓发,似乎是纺线织布粘上的绒絮,永远也拂不掉了。她脸上织满了皱纹,又像土布似的粗朴。

母亲从那个用了几十年的旧笸篮里拿出针线,还是那么个木片做的线板,抽出一丝线来,穿呀穿的,触到了眼前,却怎么也穿不到针上。

我看母亲扭过身去,抹着泪,我的鼻子也酸楚了。母亲年轻时那纺线织布的利落劲,已经成为往事了。

前些日子,我给母亲买了件棉上衣。寄去了不几天,妹妹写来信说,母亲嫌“洋布”穿上扎眼,还是亲手织的土布好,让给我未过门的弟媳妇穿了。

读信时,我的孩子要我给找条线,说到郊野里去放风筝。我不知找了根什么线,把孩子打发走的,心绪却被线儿牵回了渭河北岸的故乡。

我想,母亲斑白的鬓发,丝丝缕缕,此时也许正飘绕在故乡山塬的风里。也许她正站在山塬的窑院前,思念她的游子呢;她该知道,她的游子在思念她吧!

我信手铺纸挥毫,录了一首久已藏在心底的稔熟的诗,贴于书桌前。这便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82年5月于西安后村

14.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故乡“土布”制作的过程,围绕这一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从“剥棉桃”开始,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故乡“土布”的制作过程。

(2)作者在文中详细地叙述这一过程,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答案: (1)剥棉桃、弹花、卷花筒、纺线、合线团、浆洗梳理、绕线、织布。(加上“晾干”等也可,允许使用衔接性词语。用语过繁应酌情扣分。)

(2)详细叙述这一过程,意在表现母亲为织土布所付出的辛劳,突出母亲质朴、善良、为儿女吃苦耐劳的品格。

15.综合全文文意,简要分析文章最后引述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在文中的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的能力。

答案:①点明本文文题;②借这首歌颂母亲的名篇揭示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的内涵;③赞扬了伟大无私的母爱;④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思念。

16.分别鉴赏下列文中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任选其中两句作答。)(2分)

(1)线穗渐渐胖,花筒渐渐瘦了。

(2)那一丝一缕,有如情感的琴弦,交织得太密太密了。

(3)我想……也许她(母亲)正站在山塬的窑院前,思念她的游子呢;她该知道,她的游子在思念她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及修饰手法的运用。

答案: (1)将表现人的“胖”和“瘦”的两个词活用在“线穗”和“花筒”上(或“胖”和“瘦”二词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母亲辛苦纺线的过程。

(2)将土布的丝缕比喻为琴弦,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热情赞颂了通过“土布”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母爱。

(3)从母亲的角度,设想母亲此时的状况,更加深切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这种主客体置换的方式在古诗中常见,如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与此手法相同。)

17.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

A.“单调”和“最好听最深情”本是对立的词语,但文中同时用它们形容母亲纺线的声音,却又是贴切谐调的。

B.文中写“我”小时不曾披过“洋布”,现在母亲仍嫌“洋布”扎眼,这其中虽包含着排斥新事物的狭隘,但更多的是表现了故乡人质朴的感情。

C.文中不少比喻句很有表现力,有些喻体“就地取材”,看似随手拈来,实则经过精心锤炼,如用“绒絮”和“土布”分别喻母亲的“鬓发”和“皱纹”。

D.“线”是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文中的线有实有虚。实的线即“慈母手中线”,虚的线则是伟大无私的母爱和作者对母亲的热爱。

E.这篇散文文风朴实,不讲究精巧的布局,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与作者在文中要抒发的淳朴而深厚的感情正相一致。

解析: 本题考查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B.“我”小时候不曾披过“洋布”是因为贫穷,“排斥新事物的狭隘”偏离文章立意;E.不能说文章不讲究布局,从首尾呼应和中间行文来看,文章是讲究布局的,只是不过分追求布局的奇巧罢了。

答案: BE

五、(9分,每小题3分)

1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旨。(10个字以内。)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方式。我们在研究文化发展战略时,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因素考虑进去,必须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汇流的发展趋势中,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走势。科学与文化的高度汇合,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我们分析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文化的背景时,应该研究该社会、该地区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从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普及程度上,来更全面地分析该社会、该地区的文化环境的制约作用。文化发展的滞后往往是造成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概括能力。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对零散观点进行整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严格的语言限制下实现指定的表达目的。

答案: 科学和文化要协调发展。(答成“科学和文化高度汇合”给1分,答成“科学和文化相互制约”或“科学和文化相互影响”给2分。)

19.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它们与前后形成内容连贯、句式相同、结构相似的排比。

轻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的仿写。

答案: (例句)细雨从田野走过 留下了片片新绿 哨鸽从天空飞过 留下声声欢韵(句式相同,结构相似,内容连贯,言之成理即可。)

20.按照下面的要求,分别把“路灯”“细雨”“笑声”组合扩展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词序可以颠倒。每段不少于30字。

(1)表现自己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2)表现自己不如意时的烦恼心情。

解析: 本题是以扩展语句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本题是新题型,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的创造空间,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答案: 略

六、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蚂蚁想往玻璃墙上爬,可一次次都失败,掉了下来,可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

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气馁,继续向目标前进。”另一个人看到后也感叹地说:“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难题:是执著追求,还是果断放弃?

请以“执著追求和果断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体裁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