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背景】

作者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先辈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韩昌黎”。他和柳宗元一起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背景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话中可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这种不怕时人耻笑,敢于反抗流俗不良风气,批驳错误观点,建立新的师道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关于题目】

“说”——是一种有叙有议,以议为主的文体,是议论体裁的一种。

“师说”——即“说师”,解释为“说说(议议)有关老师的问题”。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特色讲解】

1、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本文第二段写得很精彩,运用的三组对比:

(1)纵比:古之圣人才智多,犹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而耻学于师。

(2)自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大遗。

(3)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通过这三组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违背常理,而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2、引用论证,无可辩驳。本文第三段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比前文笼统的说“古之圣人”更加可信,而且用封建社会的圣人证明“学必有师”“有道即师”,这就把论敌置于无可争辩的地步。

3、看似闲笔,实为论据。本文最后一段,寥寥数字,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说明写作缘起,实际上远非如此,韩愈是借对李蟠的夸赞:“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来再一次证明“学必有师”的重要性。

4、语言表达,气势飞动。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对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益:更。辄:就。犯:冒犯。

B.暇:空闲。挈挈:孤独。而东:到东边去。

C.仆:我。恒:常。幸:庆幸。

D.被:披。已:已经。吾子:我的儿子。

2.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有,则哗笑之,以为狂人。

B.愈以是得狂名。

C.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

D.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3.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仅(我)会遭到(世俗)责怪,也会因此使你受到非议。

B.不仅我会病的,你也会病的。

C.不仅见到他会生病,也会见到你病的。

D.不仅仅(他)会遭到(世俗)责怪,你也会遭到责怪。

【答案讲解】

1.D 2.A B 3.A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师说》学案教学教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