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
三、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四. 学习过程:
(一)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槁暴( ) 金就砺( )则利
须臾( )之所学 跂( )而望矣
假舆( )马者 假舟楫楫( )者
蛟( )龙生焉 不积跬( )步
骐( )骥( )一跃 驽( )马十驾,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 )之穴
(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三)把握概括主旨
(四)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学不可以已( ) 取之于( )蓝而青于( )蓝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 )槁暴( ) 金就( )砺( )则利
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 )行无过( )矣
2.翻译重点句子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文段分析思考
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②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③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五)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1.解释加点词语
终日而( )思 须臾之( )所学
跂而( )望矣 登高而( )招
而( )见者远 假( )舆马者
而致( )千里 非能水( )也
而绝( )江河 生( )非异也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文段分析思考
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
②本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 (用原话回答)
4.背诵第三自然段。
(六)学习反思
(七)当堂检测
1.默写课文第二段。
2.准确背诵前三自然段。
课外拓展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劝学》导学案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