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孙长江

云彩——作别

金柳——新娘

柔波——

艳影

意象 青荇

水草

星辉

导 语

悄悄地他走了!那是1922年的2月,那是在1928年的10月,那在1931年的11月9日……正如他悄悄地来一样,他走了。

虽然他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诗情与瑰奇的美留给了中国的诗坛。

徐志摩是不幸的,短暂的一生中充满了太的浪漫,浪漫的颠沛流离。

徐志摩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名字已经锩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

历史就是这样多情而冷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徐志摩在1931年的11月9日,悄悄地走了,但他却把《志摩的诗》留给了一切爱诗的人们。

第一步骤

大家仔细体会《再别康桥》中的“再”字,它告诉给了我们什么?

①告诉了我们诗人已经“别”过了一次,已经深深地感受过一次离愁别绪。

②第一次告别康桥,告别的是一段求学的经历,一段感情的经历,他只是在与一段充实而饱满,幸福而自由的生活作别。

③而一个“再”则是在六年后——时间将自己与那段生活已经拉开了相当的一段距离,于是,沉淀下了太多的眷恋——这正如陈年佳酿一样,久而弥醇,久而弥香,久而弥真!

④这一“别”,就有可能是永别!

第二步骤

全诗一开篇,一连气诗人就用了三个“轻轻的”,三个耐人寻味的“轻轻的”。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①第一层意思,如果我没有说错,那一定是在告诉读者:我没有打扰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干扰我。

②第二层意思也一定是在说:我来看康桥,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

不是为了生计,也没有受任何人的驱使。

于是,就这样来了,走了;走了,又来了!

③康桥是美的,是静的,是无比和谐的,是容不得任何喧哗,任何表面上的热闹——任何一点浮夸的声响,对这美而曼妙的一切都是一种破坏。

第三步骤

诗人对康桥是深爱着,深深眷恋着的。

但诗人却没有去写康桥的壮美,康河的秀美,确实从写它的一草一木,开始了自己“寻梦”的心理历程。

诗人借助了了哪些意象,来抒写自己对康桥的眷恋的呢?

云彩

金柳

柔波

艳影

意象 青荇

水草

一潭

星辉

……

第四步骤

诗人又是如何来表现这写意象的呢?

“金柳”

一个暗喻,是多么的逼真,又是多么的动人!

夕阳的余辉照耀下的低垂着柳枝,就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迎风摇曳着,婀娜多姿,艳丽得还不像是一个光彩照人的新娘吗?

艳影

本该在诗人的眼前摇漾。可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在我的心头荡漾”?

真是妙笔!

梦里想着它,心里恋着它,终于又见到了它,真的如愿以偿了,但恍若还是在梦中,真也就该是,也只能是“在我的心头荡漾”!

青荇

何等寻常的物象!连这也成了诗人心中的最爱!

可见爱之深,恋之切!

它在水中“招摇”,就“招摇”得诗人,“甘愿做一条水草”!

水草

多么低微,多么寻常,又是多么地不足挂齿啊!

但诗人却“甘愿”!

因为,如果真的能够这样,那就能够时时、天天,永远依傍着康桥,永远漂游在美丽的康河中了。

大家还记得《柔蜜欧与朱丽叶》中,那个情节吗?

朱丽叶在雕花的晒台着,向下看着;此刻的柔蜜欧正在小树林中,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他真想接近他,但不能。也许是天有点冷了,朱丽叶用她那带着手套的手,在脸上捂了一下,这就惹得柔蜜欧一顿狂想:我如果是那双手套该多么好啊!

大家也一定忘不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一封未发出去的信》:

啊,我干了多少傻事啊!我亲吻过你的手摸过的门把,我偷过一个你进门前扔掉的雪茄烟头;这个烟头我视为圣物,因为你的嘴接触过它。晚上,我千方百计地借故跑下楼去,到胡同里看看你哪间房里还亮着灯光,用这种方式来感觉您的存在,在想象中亲近你。你出门旅行的那些礼拜里——当我看见您那忠实的仆人老约翰把你的黄色旅行袋提下楼去,我的心便吓得停止了跳动……那些礼拜里,我虽生犹死,一点意思也没有……

一潭

曲折的康河的上游就是拜伦潭。

那潭,明明也是由清泉汇聚而成的,诗人却说“它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而且“揉碎了”,于是就沉淀为如梦如幻的拜伦潭。

为什么会这样?

①因为那潭,那拜伦潭太美了,那美丽的潭中沉淀着太多的文化与故事:拜伦的,自己的!

②因为在那潭里凝着自己太多的美好,太多的恍如梦境的回忆!

③更因为这“一个彩虹似的梦”,承上启下,引出了下面的“寻梦”。

寻梦

注意那个问号了吗?

是有疑而问,还是恍然大悟:是的,我来了,我“轻轻的来”了,来干什么?

来时根本就不知道目的是什么,至此方醒悟:我是来寻梦的啊!

梦,那是这样的一个“梦”啊?

是昔日里泛舟于康河之上,内心里轻颺着的感受吗?

是昔日里读书于康河边上内心里那份温馨的感触吗?

还是……在那个中午,或是黄昏,一条小舟上,我撑着“一竿竹篙”,将船驶向“青青的草中”;船尾上那个阳光一样的女孩不时地用手撩起一捧水,撩到自己的身上,继而是一阵开怀的笑……

谁知道呢?总之,一定是一个很美很让人眷恋的梦!

第五步骤

诗人到底寻没寻到那个梦?

寻到了!一定。

何以知晓?因为诗人就要“放歌”了。

“放歌”了吗?

没有。

①因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更因为只有在沉默中才更体味到内心里的那分惦记,那分柔情,那份珍藏于怀的美好回忆。

第六步骤

诗的结尾,诗人并没有简单照应开头。

三个“轻轻的”,换成了两个“悄悄的”却不是三个?为什么?

因为怀揣着的是一份想念、思念、怀念,是一份眷恋,一份深情:来了!

来也轻轻,走也轻轻。

来时轻松,走时究竟还是有几分沉重的,舍不得的!

但还得走,那就“悄悄的”走吧!

动作稍稍大了点,声音稍稍该一点,都可能将心中的那份好不容易寻到的“梦”弄破了,弄丢了,揉碎了……

第七步骤

“我挥一挥衣袖”,并未被诗人处理改装成“我悄悄的挥挥衣袖”,为什么?

因为“悄悄”不得的!泪,已经涌出了眼眶,还能“悄悄”吗?

别了,康桥;别了康河!

总得带点什么吧?

云彩是带不走的!如果真的能够带走,也得留在这康桥的上空,否则,康桥就少了一道风景!

诗人果真什么也没有带走吗?

不!

带走了一种满足,一种永远带着缺憾的满足!

最后一个步骤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作别我的学生。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再别康桥》教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