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这么一句话“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句话中“阿姨”一词,我见过多种资料上的翻译,要么不翻译,要么译为“老鸨”,这些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在古代汉语中,“姨”一般有三种解释:1、“妻子的姐妹”,如《诗经·卫风·硕人》里“东宫之妹,邢侯之姨”中指的就是邢侯的小姨子;2、“母亲的姐妹”,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臧宣叔以妻子的侄女为继室,就是穆姜姨妈的女儿)中的“姨”就是指姨妈;3、妾的统称,《南史·衡阳元王道度传》“区贵人病,不肯食,曰:‘须待姨差’”中“姨”指的是妾。

现代汉语中,这三种用法都还保留着。比如“他小姨子在上海上班”中的“姨”指的是妻子的妹妹;“你二姨今天要来”中的“姨”,指母亲的姐妹,而现在通用的“阿姨”指比自己年长,和母亲同辈的女性,有时也是对女性的尊称,近些年少数城市里也有用“阿姨”来称呼保姆的。再如“旧社会已经过去了,‘姨太太’这个词早该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了,但是近几年煤体上频繁出现‘二奶’,‘三奶’这些字眼,这不是‘姨太太’重生吗?”这句话里的“姨”就是指的是妾。

用“姨”的这些解释去解释“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阿姨”是否恰当呢?好像没有一个合适的义项。不过也有的资料穿凿附会,比如我见过一本翻译资料是这么解释这句话的:“弟弟从军走了,姐姐也死了”,这种解释简直非夷所思,再怎么“阿姨”也不会是琵琶女的姐姐呀!

凭我们的常识,我们也应该认为“阿姨”是“琵琶女”的长辈。好多参考资料把“阿姨”解释成“老鸨”,对这种解释,我提不出反对意见。的确,在古代倡妓一般不直接和“客户”联系,而是由她们的“经纪人”老鸨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老鸨既是妓女的剥削者,也是妓女权益的保护者,在身份上又是长辈。要不老鸨称妓女“女儿”,妓女喊老鸨为“妈妈”呢。

提到“妈妈”我们很自然的联系到“母亲”,“母亲”是谁?我们的亲娘,而“妈妈”呢?难道不是亲娘?的确在有些场合不是。就拿勾栏妓院来说,一个妈妈有那么多的女儿,这些女儿肯定不是她生的,谁会把自己的骨肉推向火坑呢?但是谁又能断定这些女儿中就没有她的亲生女儿呢?几年前我见过一本写妓女的书,叫《我的妓女生涯》,这本书里的确有父母是老鸨,而亲生女儿做妓女的。这还不说,在《金瓶梅》里有许多妓院都是“家庭经营制”,“工人”只有一个或两个,而她们的父母就是“老板”,是她们的“经纪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不外乎两个。一、穷,父母无法养活自己的儿女,只能出此下策,当然也不排除父母好吃懒做,靠女儿出卖肉体挣钱的。其实这些父母,跟那些把女儿嫁给大户作姨太太,甚至把女儿卖到妓院的没什么两样。二、笑贫不笑娼,古代某些时代某些地方妓女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职业,因此出现“家庭式妓院”,母亲为老鸨,女儿为妓女就不奇怪了。

通过上面的这些分析,“琵琶女”的“阿姨”是谁就有个眉目了,尽管我们不愿意去相信,但的确“阿姨”有是“琵琶女”生身母亲的可能。你看诗里面琵琶女的自述:“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从中看得出,是她的父母把她送上了这条路,父母要靠她来养活一家老小。从自述中也隐约看得出她们家也算是“家庭经营式”妓院,“琵琶女”自身也有较大的主动性。由此看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句话中“阿姨”就是琵琶女的“亲娘”。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阿姨”是谁? ——析《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阿姨”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