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絮语(一)

——文本再读之《林黛玉进贾府》

对比映衬是诗文及一切艺术的不二法门。《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总纲,是借黛玉之眼在看贾府。开篇便是层峦叠嶂,隐隐迢迢,草灰蛇线,伏脉千里,贾府如在云端雾里。

一衬,是“黛玉听母亲说过”。“说过”,那恐怕是黛玉童年所有的故事,所有的夜晚;最初的想象,最初的童话;是精神的底色,是一个家族的召唤,是宿命和前生。而“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是仰望是敬畏,是复杂是纠缠。

二衬是“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当“仆妇”已分等第,并且已是虚言的“三等”,偌大的贾府,京城八公之一的贾公府第会是一番怎样的奢华,自是不言自明。

三衬是用金陵城来写贾府,“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京城之大,居则不易。黛玉是姑苏城水城水样的豆蔻女子,京城的“物欲”与“繁阜”令她震撼惊艳,这也正是贾府的味道与神韵,气概与气魄。

四衬是用“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衬托占去金陵主街道半条街的贾府的威武威风威严。又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构成映衬,一动一静,一明一暗,却又和谐完满地散发着富与贵的压迫感。

仅文本的第一段文字就有九次提到“门”,真是“侯门一入深似海”,另外还有“纱窗”“轿子”“帘笼”“游廊”“穿堂”“插屏”“上房”“正房”“厢房”,真可谓“曲径通幽处”“庭院深深深几许”,体现了一个“藏”,一个“隐”,一个含蓄,一个蕴藉。《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第三回,这样的开篇真是耐人琢磨,耐人回味,大气俊朗,婉约而深邃。

第二自然段写黛玉和外祖母相见,动词用得精准传神,人物也因此活跃起来,呼之欲出如在眼前。

“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一个“搀”字,一箭数雕。一者贾母已是暮年,二者是阵势是威仪是地位,三者凸显贾母隆重登场,这是贾府最长最尊的女性。四者贾母的出场仍是参差的掩映,不是单独的,无遮拦的构图,仍有着绘画的明暗虚实远近和动静。

“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在怀中”,被贾母经常搂在怀里的只有宝玉,而这一回却是黛玉,并且是急切的怀着满满的爱的“一把”,这是骨肉亲情,对女儿的爱的延伸,是对黛玉的孤女的怜惜,是超越了物质和利益层面的相认相亲,遥遥的为后文为贾母的力主“金玉良缘”反对“木石前盟”做伏笔。

至于“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更是任情与任性之举,恰恰符合贾府老祖宗的身份。

贾母是纵情大哭,地下侍立之人是“掩面而泣”,“掩面”是遮拦,“泣”是小声哭泣,这是身份使然,也符合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需要,如诗如画如乐,节奏分明,甚至如和声。

“黛玉哭个不住”暗合“想眼中有多么泪珠,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枉凝眉》)。

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

“指”字又是身份与权威并极具气场。“黛玉一一拜见过”。“拜见”既是大家族钟鸣鼎食之家的家规与繁文缛节,又足见黛玉的修养和家教。

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满族贵族的女孩子在家庭里是备受宠爱的,被称为“姑奶奶”的,保不准哪一天哪一位就进了皇宫成了后宫妃子,因此都是要当准皇妃对待的。

“请”字用得传神。

《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三自然段是贾家三姐妹出场,是群像,那份详略的节奏感拿捏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既工笔又写意,烘云托月。

迎春和探春的描写充满对衬感和动态感,如“肌肤微丰”对“削肩细腰”,一个丰腴一个苗条,可谓是环肥燕瘦,各具千秋;“合中身材”对“长挑身材”,一矮一高,是不是还是曹公用词精准“合中”,那么,迎春的身高就应该是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短了,恰到好处的温柔敦厚,而探春则是鹤立的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迎春的特色之一在于皮肤“腮凝新荔”,好一个“腮凝新荔”,这是少女的味道和清新,不是杨玉环的“肤如凝脂”般的香艳与几分暧昧。探春的特色之美在于那份神采,“顾盼神飞”正应了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的见识才干都在这精彩绝艳的肖像描写中。

迎春的美在“亲”,亲切,探春的美在不俗。

惜春是用在间色的只有八个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惜春在整部《红楼梦》当中都是朦胧侧面的,间景的,更多的时候,她似乎留给读者的都是一个背影,一个剪影,“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一个伤心到极致,灰心到极致,绝望无边的孤独的少女,无声无息,只剩下一个影子。

也是在这第三自然段,写众人眼中的黛玉:

“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如果说这一句还有人物描写的程式化的限制,而“不足之症”一词却是极具个性也极具风隐的。

试想在曹雪芹之前,哪一个才子佳人的小说敢如此大胆,将小说的女主人公定位在所谓的“病态美”上。

于是大家谈“病”,谈“药”谈“人参养心丸”,那是奢侈的补药,为后文做伏笔,为宝黛爱情悲剧做伏笔。

黛玉提及了那个神秘得似乎是来自庄子《南华经》中的癞头和尚,那个蛰伏在贾家主要人物命运生命中的那个醒者。

真真是既象征又暗示,有了宗教的气息,有了命运的叩问,有了古希腊神话的隐喻和命运的深度和厚度。

黛玉的言谈中提及了“出家”,那是对今生和红尘的无奈,还有了反语和谶语的,“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黛玉是非哭不可,非外祖母家人不见的,这正是人生的不可抗拒的悖论,神秘而执着,总之《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前三段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

第一段是环境描写,主要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是点染渲染和铺垫。

第二段是人物描写,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状人物如在眼前。

第三段仍然是人物描写,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并穿插黛玉的自述,将前生和今世暗自钩连,将现实和梦境、写实和神秘、正经与荒诞融为一体,让人应接无暇。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红楼絮语——文本再读之《林黛玉进贾府》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