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李密
解题:
陈,陈述。
表,古代奏章中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子向君王陈情谢贺。
《陈情表》是李密请求晋武帝允许他终养祖母所上的表章。文中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了他不能应诏赴任的衷情。
李密是蜀国的臣子。晋从魏曹手中取得皇权后,又灭了蜀汉政权。蜀灭亡后,李密出于一种怀古的情绪,不敢轻易为晋朝为官。由于晋是从曹魏政权手中“篡”夺过来的,羞于标谤“忠”节,因而以孝道为治国之本。李密正抓住了这一点,大做文章,以达到暂缓去晋朝做官的目的。
但是,此文中的言辞十分恳,真挚动人。《古文观止》言其“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假饰……至性之言,自尔尔悲恻动人。”清代林云铭所缉《古文析义》云其“绝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陈情表》中至真、至诚、至性、至孝之情可见一斑。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季则《陈情》相提并论。学习本文,要抓住一个“情”字。
课文总体分析:
请以“情”为线索,概括大意。
A、第一部分陈述家庭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坎坷的命运。而后,讲述幼年父死母嫁,孤苦多病人赖祖
母扶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现家门人丁不兴,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B、第二部分写朝庭对自己的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
(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叙州、郡、、朝庭优礼的事实。然后,
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留下悬念。)
C、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了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针对上文,孝祖母和报国之间的两难选择,首句即言以“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的纲领。言外之意是孝祖
母虽然是私情,却也合情合理,也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提出了理论依据。然后,说自己出仕蜀政权是“本图宏达,不矜名节”,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难以远离出仕。)
D、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是“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的年岁,说明尽孝之日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的。表达自己对朝庭“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阅读全文,找出全文“情”在文中的含义。
有三层含义:
是苦情叙述自己的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悲苦之情。
是孝情表露自己乌鸟反哺,“愿乞终养”之意。
是忠情坦陈自己“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之心。
阅读第一段,概述作者之苦情。
可概括为八个字——夙遭闵凶,零丁孤苦。
有以下几大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处年四岁,舅夺母志
九岁不行,体弱多病。
零丁孤苦,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庭衰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只与祖母相依为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此情此境,情何以堪!
作者极言自己之悲苦,目的是什么?
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张本。为后文“愿乞终养”作铺垫。
无父无母,无亲无故,惟有祖母悉心照料这一孤根弱苗,饱蘸着多少的关顾之爱,倾注了多少的矜悯之
情!今祖母“常在床褥”,作者是她唯一的依靠。若要废远,有违天理。这就使得下文“愿乞终养”显得合情、合理,让人不忍推却。
作者在陈情终养祖母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作者处在忠孝两难全的矛盾境地。
一方面朝庭多次征召,优礼有加;一方面是“刘病日笃”。“报国恩”和“徇私情”,忠情和孝情之间产生
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线。
第三段,笔意连贯,一气呵成,但文势有三转,请加以概括。
首先,转入“以孝治天下”大道理。说这是治国的纲领,实则暗示自己辞不就职,虽为徇私情,但合法
合理、合情;
其次,转到自陈宦历,剖明心迹:一是出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是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中忠心;
最后,转入正题,以一幅祖母的病笃图,深深打动晋武帝,让他明白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只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了不能废远的要求。
祖母对自己是情深如海,圣上对自己是恩重如山。面对尽孝与尽忠的两难处境,作为前朝的降臣的
李密,是十分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情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作者最后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方案。
李密在分析了尽忠与尽孝的矛盾时,先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出什
么选择,其情已经不言而喻。后又通过祖孙年龄进行对比,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既合情又合理合法。再加上李密一再表明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情。
本文第一段表情,第三段讲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理论根据。若把两段的位置对调一下,先讲理,
后陈情,好不好?
不好。
本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以情。符合逻辑。
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了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写自己愿意奉
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提出矛盾,借以博得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意出仕的政治因素。分析了矛盾之后,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熟读课文,你认为《陈情表》能使得晋武帝罢诏的原因是什么?
《陈情表》以孝为核心,标举孝道。
忠孝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意识的核心,李密特别打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并在自己不
得不尽孝的困苦境遇害中大做文章,这是针对晋武提倡的孝道而来的。不奉诏,固然有不忠之嫌,但是晋武帝既然标举孝道,作者就抓住这一点,以孝道来解这不忠之嫌,使得终养祖母的请求立于有理、有利、有节的不败之地。
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分析理解:
分析“臣以险恤,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的句式特点。
用了四字骈句。
骈句,指的是整齐对偶的句子。它注重音韵各谐和词藻的华丽,多用于先秦时期的骈文中。此文用四字
骈句,使得文章显得语气连贯,紧凑而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说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直陈其事,用的是白描手法。
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的状况极为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罕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
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译文是:到了侍奉圣明的本朝,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在前有臣子名叫逵的太守,察荐我当孝廉,
在后有臣子名叫荣的刺史,推举我做秀才。我因为祖母的奉养没有人主持,辞谢他们的举荐而不能应命赴任。陛下特下诏书,任命我担任郎中的官职,不久又蒙国家的因泽,授予我太子洗马的官职。
这段话为下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承蒙陛下破格提拔,恩宠任命异常优厚)”做张本。
在这里,作者连用了以下的动词: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地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运用了什么手法?
用了排比的修辞格。
译文是:陛下再次下的诏书语气切切严厉,斥责我逃避征聘和轻慢诏命。郡县的官员前来逼迫,催促我
上路;州里的官员降临家门催促,十分紧急。
四字骈句构成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切”“峻”“责”“逋”“慢”等词语,准确鲜明地刻画了晋武帝当时的情态。“逼迫”“临门”,层层渲染,精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雷厉风行、无可阻挡的催命图。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此句有何作用?
译文是:我本想奉诏急速前往上任,可是刘氏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苟且顺从侍奉祖母刘氏的私情,
可是我的报告、诉说却不准许:我是赴任就职,还是不赴任就职,实在是进退失据啊。
作者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是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联合起来的推理。它的前提有两个,结论就是或此或彼。因此说,:“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个结论含蓄精譬,它既有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使晋武帝意识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一一都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部分地消除了对作者的某些疑虑。
下面的句子在修辞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无祖母,无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以上句子都用了对偶的句式。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铿锵有力,语言简洁凝练,读来琅琅上
口,使文章感情倍感热切,真挚,更具有说服力。
指出下列句子的比喻意义:
(1)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危老多病的
形象,融入了强烈的抒情色彩,极大地引发出读者的同情。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祖母大限将至,自己是在竭尽所能,捕捉一切时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再加上四字骈句的运用,有着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为之动容泣下。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乌鸦反哺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以犬喻自己的忠贞之情,以马喻自己的忧惧之态。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方法归纳:
融情于事,感情真挚。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全文以真情贯注,以真情动人。作者无论是叙事写自己的孤苦无依
之情,还是陈述自己和祖母的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庭的恩遇、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感情的笔调来写的。
融情于事,细致尽致。
童年的孤苦生活的叙述,刘氏病笃的描写,帝王恩遇的陈述,无不渗透作者的感情。文章叙述祖孙二人
相依为命的情景,细致尽密,令人酸楚悲恻;铺陈他进退两难的境况,令人为之情急;讲述前朝为官的经历,暗示他“不矜名节”的心意,委婉隐曲,令人由衷地叹息;陈述祖母恙笃的情形,表白他“天地共鉴的辛苦”,信誓旦旦,令人深感其诚。
语言精美,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脍炙人口。
A、句式——四字为主,杂以三、四、五、六、九、十、十一字句,骈散相间,文笔流畅。四字句联翩,
简洁清亮;三、五、六字错陈,错综变化,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使得文章脉络清楚,音韵和谐。
B、修辞——对偶、比喻的运用。对偶句语意凝练,感情热切,更具说服力。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激烈,
富有感染力。
C、成语——多用成语,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皇天后土、天地共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等,选语凝练,极有表现力。
小结:
本文结构上以事实为基础,以真情为重心,实事真情贯注始终。作者从悲惨的童年和祖母多病困境说起,
这是缓起渐入,为后文强调“祖孙相依为命”设了铺垫,奠定了辞不赴命的有力依据。然后,极力渲染进退两难的处境,昭示自己限期有意尽忠又想尽孝的心迹,为后文提出“先尽忠后尽孝”的两全办法张本。接下来,又反复申述自己决无他意,仅仅是为了终养祖母。从多方面打消了晋武帝的各种疑虑。最后,“愿乞终养”的请求,则是在让事实说话,用感情动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势所必然,水到渠成。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语言真切动人,从肺腑流出。全文以四字句为主,中间穿插了一些比喻和对偶句,文笔简炼流畅,语言形象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有的精辟语句,成了广为流传的成语。
板书要点:
陈情表李密
身世孤苦悲凉
孝心祖母病笃
祖母深情似海
揭示矛盾孝治天下
沐清化蒙国恩尽忠日长
忠心诏书切峻尽孝日短分析矛盾
吾朝恩重如山
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解决矛盾
练习:
注音:
险恤xìn洗xiǎn马优渥wò
陨yǔn首拔擢zhuó终鲜xiǎo兄弟
解释词语:
A、臣以险恤险恤——命运不好
B、夙遭闵凶夙——早时;凶——不幸。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风背——离开我
D、寻蒙国恩寻——不久
E、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F、听臣微志听——准许
G、保卒余年卒——终
H、犹蒙矜育矜——怜悯、怜惜。
I、不矜名节矜——自夸
J、逋慢逋慢——有意回避;逋)——逃脱。
K、愍愍——悲痛,怜惜
M、祚祚——福份
填空:
A、《陈情表》选自《文选》。
B、《陈情表》中的“陈”是(陈述)的意思;表是(古代的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子向君王陈请谢贺)。
C、由本文文衍生出来的成语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皇天后土、天地共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等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运用了什么手法?
用了排比的修辞格。
译文是:陛下再次下的诏书语气切切严厉,斥责我逃避征聘和轻慢诏命。郡县的官员前来逼迫,催促我
上路;州里的官员降临家门催促,十分紧急。
四字骈句构成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切”“峻”“责”“逋”“慢”等词语,准确鲜明地刻
画了晋武帝当时的情态。“逼迫”“临门”,层层渲染,精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雷厉风行、无可阻挡的催命图。
指出下列比喻的含义:
(1)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危老多病的
形象,融入了强烈的抒情色彩,极大地引发出读者的同情。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祖母大限将至,自己是在竭尽所能,捕捉一切时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再加上四字骈句的运用,有着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为之动容泣下。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乌鸦反哺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以犬喻自己的忠贞之情,以马喻自己的忧惧之态。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溢于言表。
说出以下句子在修辞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无祖母,无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以上句子都用了对偶的句式。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铿锵有力,语言简洁凝练,读来琅琅上
口,使文章感情倍感热切,真挚,更具有说服力。
说出“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罕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译文是:到了侍奉圣明的本朝,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在前有臣子名叫逵的太守,察荐我当孝廉,
在后有臣子名叫荣的刺史,推举我做秀才。我因为祖母的奉养没有人主持,辞谢他们的举荐而不能应命赴任。陛下特下诏书,任命我担任郎中的官职,不久又蒙国家的因泽,授予我太子庑马的官职。
这段话为下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承蒙陛下破格提拔,恩宠任命异常优厚)”做张本。
在这里,作者连用了以下的动词: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地感恩戴德之情。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直陈其事,用的是白描手法。
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的状况极为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阅读第一段,概述作者之苦情。
A、可概括为八个字——夙遭闵凶,零丁孤苦。
B、作者有以下几大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处年四岁,舅夺母志
九岁不行,体弱多病。
零丁孤苦,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庭衰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只与祖母相依为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此情此境,情何以堪!
C、极言自己之悲苦,目的是什么?
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张本。为后文“愿乞终养”作铺垫。
无父无母,无亲无故,惟有祖母悉心照料这一孤根弱苗,饱蘸着多少的关顾之爱,倾注了多少的矜悯之
情!今祖母“常在床褥”,作者是她唯一的依靠。若要废远,有违天理。这就使得下文“愿乞终养”显得合情、合理,让人不忍妨推却。
D、在陈情终养祖母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作者处在忠孝两难全的矛盾境地。
一方面朝庭多次征召,优礼有加;一方面是“刘病日笃”。“报国恩”和“徇私情”,忠情和孝情之间产生
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线。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陈情表》备课资料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