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饕餮(tiē) 攻讦(jié) 嗫嚅( niè ) 瑕瑜互见(jiàn)

B.揶揄(yé) 拙劣(zhuō) 伫立( zhù ) 囿于成见(yòu)

C.奇葩(pā) 炽热(chì) 贲门 (fèn) 光阴荏苒(rǎn)

D.僭越(jiàn) 侪辈(chái) 滇池(diān) 一应俱全(yì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蛰居 缅怀 谐奏曲 绿草如茵

B.急躁 安祥 核辐射 恻隐之心

C.陷阱 倾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

D.压韵 火暴 练习簿 平心而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有的甚至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B.去年,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入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B.台湾地区10月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_______。“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 ③①②④⑤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后灭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 (《三国演义》)

B.史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宝玉还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话恰巧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  (《红楼梦》)

C.子路虽然老是顶撞孔子,但憨直忠厚,孔子一直很喜欢他。子路死了以后,孔子发出感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

D.《高老头》中的伏脱冷外号“鬼上当”,阴沉冷静,狡猾世故,他是潜逃的苦役犯,是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高老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义字当头。在不同时代,对“义”有不同的语言阐述,但语意核心从未变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 “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 “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 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某种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他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 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帝”的人。

关帝庙在中国有几十万座, 由此可见关公和他的“义”,是最有群众基础和最具有具象特征的。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经历,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因此,它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都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这也是关羽成为常年流动性群体,如军队、商人、漕帮等尊崇备至的楷模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在理性精神的防火墙前适当重塑这一英雄人物。

7、下列关于“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义”是非正式规范之一,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B、“义”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它诠释为自制、自律和利他。

C、“义”属于道德范畴,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已出现。

D、“义”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其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它能调节超越血缘家族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B、关公摒弃空洞的理论著述,他用行动阐释“义”,是“义” 的实践者,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

C、关公与朋友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其待友之道是各朝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它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D、通过宗教与史诗的双重途径,关公文化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本为一体,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们的作用相同。

B、“情义”“忠义”都属“义”的范畴,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而产生的,后者是随着宋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C、“义”的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历经三千年不衰,也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

D、重塑关公形象,弘扬“义“的传统,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须以理性分析、扬弃为前提。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 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缓和

B.公纯难之 诘难,责难

C.寅出午反 通“返”,返回

D. 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麾其众阵以待 辱其群臣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

1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第Ⅱ卷(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4分)

(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

(3)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分)

(2).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3) ,内无应门五尺之。 ,形影相吊。(《陈情表》)

(4)无欲速,无见小利。 , 。(《论语》)

(5)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蒋勋说《寒食帖》

①假日无事,便取苏轼的《寒食帖》来看。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稿。字迹看来颠倒随意,大小不一,似乎粗拙而不经意;但是,精于书法的人都看得出,那欹侧顿挫中有妩媚宛转,收放自如,化规矩于无形,是传世苏书中最好的一件。

②“……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感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书法却稚拙天真,猛一看,仿佛有点像初学书的孩子所为,一洗甜熟灵巧的刻画之美,而以拙涩的面目出现。饱经生死忧患,四十六岁的苏轼,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了悟通达了——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一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③苏轼一生多次遭迁谪流放,以后的流放,都比黄州更苦,远至瘴蛮的岭南、海南岛。黄州的贬斥,只是这一生流放的诗人之旅的起程而已,对苏轼而言,却有着不凡的意义。

④黄州的被贬,肇因于小人的诬陷,发动文字狱,以苏轼诗文对朝政、皇帝多所嘲讽,要置他一个“谤讪君上”的死罪。苏轼自元丰二年七月在湖州被捕,押解入京,经过四个多月的囚禁勘问,诗文逐字逐句加以究诘,牵连附会,威吓诟辱交加,这名满天下的诗人,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惟有一死。在狱中密托狱卒带《绝命诗》给兄弟苏辙,其中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这样惋恻动人的句子。

⑤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贬谪到黄州的苏轼,死而后生,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初到黄州便写了那首有名的《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甫定的惊魂,犹带着不可言说的伤痛,但是,“拣尽寒枝不肯栖”,这生命,在威吓侮辱之中,犹不可妥协,犹有所坚持,可以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

⑥黄州在大江岸边,苏轼有罪被责不能签署公事,他倒落得自在,日日除草种麦,畜养牛羊,把一片荒地开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东坡”。有名的《江城子》写于此时:“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是在狭小的争执上看到了生命无谓的浪费,而真正人类的文明,如大江东去,何尝止息?苏轼听江声不断,原来这里也曾有过战争,有过英雄与美人,有过智谋机巧,也有过情爱的缱绻……真是江山如画啊,这饱历忧患的苏东坡,在诟辱之后,没有酸腐的自怨自艾,没有做态的自怜,没有了不平与牢骚,在历史的大江之边,他高声唱出了惊动千古的歌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年四十七岁。

⑦苏轼的《赤壁赋》也写在这段时间。《前赤壁赋》原迹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末尚附有小注:“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被诬陷之后苏轼也知道小人的可怕,知道这件文学名著的背景,再读东坡这几句委婉含蓄之词,真是要觉得啼笑皆非啊!

⑧在黄州这段时间,东坡常说“多难畏事”或“多难畏人”这样的话。他的“乌台诗案”不仅个人几罹死罪,也牵连了家人亲友的被搜捕贬谪。他的“多难畏人”,一方面是说小人的诬陷,另一方面,连那深爱的家人亲友学生也宁愿远远避开,以免连累他人。与李端叔的一封信说得特别好:“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

⑨穿着草鞋,与渔民樵夫混杂,被醉汉推骂,从名满天下的苏轼变成无人认识的世间凡夫俗子,东坡的脱胎换骨,正在他的被诬陷、受诟辱之后,可以“自喜渐不为人识”吧。

⑩《寒食帖》写得平白自在,无一点做态,也正是这纷华去尽,返璞归真的结果吧。卷后有苏轼学生黄庭坚的跋,对《寒食帖》赞誉备至。黄庭坚是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仅次于苏轼的一人,书法挺拔峻峭,但是他对《寒食帖》叹为观止,正是黄州的东坡竟可以连美也不坚持,从形式技巧的刻意中解放出来,美的极境不过是“与渔樵杂处”的平淡自然而已吧。

11在拥挤秽杂的市集里,被醉汉推骂而犹能“自喜”,也许“我执”①太强的艺术家都必须过这一关,才能入于美的堂奥。但是,谈何容易呢?

(取材于蒋勋散文集《大度‧山》)

注:①我执: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太过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做法,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

16.作者在第④段、第⑥段引用了苏轼《绝命诗》《江城子》,请分别说出其作用。(5分)

17.文章第③段说,流放黄州,对苏轼有着“不凡的意义”。结合文意,概括这意义的主要内容。(6分)

18.文章结尾,作者从苏轼的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艺术启示?(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开篇以偶览苏轼《寒食帖》而引发对其书法的评价,认为字迹粗拙而不经意,但精于书法的人认为是苏书最好的。

B.《寒食诗》饱含着苏轼生活的凄苦,心境的苍凉感伤;而其书法则稚拙天真,无甜熟灵巧的刻划之美。

C.第⑧段“与李端叔信”,一方面说明了苏轼的处境;同时也说明了苏轼“从名满天下”到“凡夫俗子”的蜕变。

D.黄庭坚在跋中对《寒食帖》赞誉备至,是因为此时苏轼的书法既挺拔峻峭,又超越了形式技巧,平淡自然。

E.这篇文艺随感,作者在娓娓的怀人叙事中兼有抒情言志,既论文,也议人,又言志,三者结合得巧妙、自然。

六、(15分)

20、根据你的经历与理解,选择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要求:(1)说明顺序合理、清晰;(2)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引用与之相关的一句古诗;(4)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再次退赛,此举遭到了大量非议;叶诗文在泳池中斩获两枚金牌,两破世界记录,却遭到西方媒体非议。其实并非只有名人才会面对非议,普通人也会如此。

请以“面对非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  

附语文答案

1、B  解析:A项,饕餮(tiè) C项, 贲门 (bēn) D项,一应yīng俱全

2、D (A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B项“颂读”应为“诵读”;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

3、A(A项,“三缄其口”指说话十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B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不合语境。C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使用对象有误。D项,“怀瑾握瑜”指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使用语境不当)

4、B(A、表意不明。C、搭配不当,“防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现象”。D、“并以小步慢走”后缺少中心语“的方式”。)

5、C (空格处填写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与空格前后的句子衔接顺畅。根据文字最后一句可知,最后一处横线应填入⑤,排除A、D两项。根据“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可推断出第三处横线应填入②,由此可排除B项。)

6、C 是颜回死去后发的感叹。

7、B(张冠李戴。原文的表述是“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而“利他”是“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的与“义”很接近的一种主张。)

8、B(无中生有。原文说“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 关公是没有,而不是摒弃。)

9、A(“‘仁’‘义’本为一体”于文无据,“作用相同”与文中董仲舒的解释矛盾。

10、B难:以……为难(意动用法)

11、A其:代词,他的。者:语气助词,表停顿;定语后置的标志。于:在;对。为:介词,为了;表被动

12、A ④⑤⑥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

13、(1)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以”、“退”、疑问句式、句意各1分)

(2)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准备(计划)。(“寻”、“摄”、“飨”、句意各1分)

(3)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俄而”、“益”、“去”、句意各一分)

14、(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2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1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1分)。

15.

(1)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2)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16.参考答案:引用《绝命诗》,体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惊悚与恐惧、绝望(2分);《江城子》则体现了超越了不平与牢骚之后的轻松、愉快(2分)。意思对即可。语句通顺(1分)

17.参考答案:这次流放,让苏轼经历了(1)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2)豁然开朗,了悟了生命真谛,懂得了哪些是该坚守的,哪些是该放下的,从而返璞归真,(3)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意思对即可。

18.参考答案:在浮躁的现实中,艺术家绝不能自我意识太强,一定要摒弃自我(2分),回归自然,把自己看做平民(2分),这样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2分)。意思对即可。

19. A.D.

20、例:①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一个节日。②它,和立春、雨水一样,首先是气象学意义上的一个节气,时间一般在四月五日,其次才是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意义的传统节日。③人文意义上的清明节最初缘于寒食节,唐以后出名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④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不同于春节的走亲访友、祝福拜年,也不同于元宵的吃汤圆、闹龙灯,主要是上坟扫墓、挂纸烧香,追怀先祖、表达哀思,加上时近暮春,寒冷已退,又演变为踏春健身的户外活动,增添了其现代元素。(213字)

21、【解析】“非议”只是文章限定了你写作的范围与对象,而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面对”上。要写出为什么要面对,怎样面对,但也要点出是什么非议。

最佳立意:

① 面对非议,应淡然处之;

② 面对非议,应愈挫愈勇;

③ 面对非议,应据理力争;

④ 面对非议,应积极自省,择善而从。  

附译文: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诏书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诏下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了,可以迅速进兵。”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阳,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随后,升任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候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官吏对他们说:“我们承受国恩,恨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众人都留着眼泪说:“听从你的命令。”有百姓请求在山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刘汲说:“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下令说:“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得到敢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

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瞭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死战斗,敌人退却。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说:“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

2017年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更多内容请点击:
  课外知识综合知识
  文言知识文学知识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2017年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