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戮力(lù)杯杓(zhuó)犒劳(hào)目眦(zì)

B.期功强近(jī) 刀俎(zǔ) 不可胜记(shènɡ) 瞋目(chēn)

C.陨首(yǔn) 逋慢(bū) 终鲜兄弟(xiǎn) 数目项王(shù)

D.参乘(shènɡ) 封识(zhì) 彘肩(zhì) 须臾(yú)

解析:A项,“杓”读sháo,“犒”读kào;B项,“胜”读shēng;C项,“数”读shuò。

答案:D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神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其标志性的“骑马舞”被我国许多中小学改编成课间操。为何流行娱乐无所不为?是向往个性自由成了人心的共同追求,还是“泛娱乐”时代让人心浮躁?我们并非食古不化,也绝不歧视流行文化,只是认为纯娱乐的东西只适合在娱乐圈风靡,不应在校园肆行。我们不能为了猎奇和新颖就将课间操简单娱乐化,从而丧失了其应有的科学性。

A.无所不为 B.食古不化 C.风靡 D.肆行

解析:A项,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根据句意,这里应为“无孔不入”,用以形容娱乐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B项,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C项,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D项,肆行:任意妄为。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圳唯冠的代表李肃表示,香港法院的禁令前提是苹果公司承认商标归深圳唯冠,是双方转让商标谈判纠纷是否存在的关键。

B.武江公安分局西河派出所组织民警对红星小学周边的小商店进行了突击检查,收缴了6支高仿真度玩具枪,并对店主进行了教育。

C.不但作为首位由学者出任的“内政部长”,江宜桦有效且快速地在政策上落实马 英九的公义社会理念,而且与民间社团的交流也相当顺畅,成为学者从政的成功范例。

D.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由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所造成的。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把“不但”放在“江宜桦”的后面。D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由……所造成的”杂糅。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②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③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④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⑤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

A.④③⑤①② B.①②④⑤③ C.③①⑤④② D.⑤④②③①

解析:本题根据这段文字的开头“虽然”一词的提示,可以推知③跟在其后,放在最前面。而从语意的承接上,可知②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故应放在最后。③⑤是表条件的句子,应放在各自领起的复句前。①④是表结果的句子,应该对应放在③或⑤后。根据语意可知④⑤关系紧密,①③关系紧密。

答案:C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再婚。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有造诣。④安乐公:蜀汉灭亡后,魏封蜀皇帝刘禅为安乐公。⑤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5.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B.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C.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

D.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指死去)

解析:B项,矜悯:怜恤、同情。

答案: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之二虫又何知

B.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C.密以祖母年高 司隶以密在县清慎

D.后卒于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解析:C项,以:都是介词,因为;A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B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项,于:介词,在/比。

答案:C

7.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3分)()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⑤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解析:“悲恻动人”主要表现在对祖母以及自己身世不幸方面。①说李密孝顺恭敬;⑤是李密表示对皇帝的感激;⑥是表现李密孝顺。

答案:C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因为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服丧期满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解析:C项,“为人正直”文中没有说到,“未能调回京城任职”的原因是朝中没有人帮助他,而不是“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

答案:C

9.将下列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躬自”1分,“以孝谨闻”1分,句意1分)

②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从事把信的内容禀告给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白”1分,“清慎”1分,“弗之劾”1分,句意1分)

③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武帝对此很生气,马上就有都官从事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忿”1分,“奏免”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武阳县人,还有一个名字叫李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孜孜不倦地讲学,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岁已高,无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于是给皇上上书: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济,小时候就遭遇到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的时候,舅父又逼迫母亲改了嫁。祖母刘氏怜悯我没有父母又十分瘦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泽缺少,直到很晚才有儿子。我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病在床,我侍奉她饮食医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

我今年才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因此我效忠尽节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恩奉养祖母刘氏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陛下能够准许我完成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的人士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明白知道,天地神灵也都审察得清清楚楚。祈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意,满足我这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禀告。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刘氏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司空张华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灭亡。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李密)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从事,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从事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帮助他,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意为: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李密最后死在家中。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7分)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1)结合全词,简要说说“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离乡背井的思乡之愁;遭遇贬谪的怀才不遇之愁;漂泊他乡的凄凉孤寂。(写出任意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意象有乱山、斜日、荒城、暮鼓。(2分,写出两个得1分,四个得2分)这些意象渲染了一种荒凉凄冷的气氛(1分),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孤寂(1分)。(如果学生答“乱山”中的“乱”字一语双关,既有荒凉之意,也表明词人烦乱的心绪,可得2分;如果学生答道这些意象以景结情,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孤寂,可得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答案:(1)门虽设而常关

(2)__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______________,移石动云根。(贾岛《题李凝幽居》)

答案:(2)鸟宿池边树过桥分野色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铸《青玉案》)

答案:(3)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答案:(4)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走出书斋的阅读

凸凹

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感到,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烂激越起来。所以,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而这种敏感却在读书人那里悄然丢失了。何以至此,盖因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把书籍伦理当成了现实的生活伦理。厮熟的书斋环境,培植了阅读者的生活惯性和生命惰性。

读书的功利性追求,使读书人根本地忽视了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乐趣。于是,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纪德在《地粮》一书中说:“抛掉我的书吧,不要在这书中寻求满足;也不要以为别人能帮你找到——这种念头正是你的奇耻大辱:假如我为你找到食品,你会反而不饿了;假如我为你铺好床铺,你会反而不困了……抛掉我这本书吧,须知对待生活有千姿百态,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去寻找你独特的生活方式吧,别人能做得跟你同样好的事情,你就不必去做;别人能写得跟你同样好的文章,你就不必去写。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要急切而又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这里的含义是深刻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对一种思想的眷恋,就意味着对其他的一切的放弃。而这其他一切却是大量的,往往比所眷恋的更有价值、更可取。因此,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同时,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创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如果这还不能让读书人醒悟,那么,反对思想多元、主张文化霸权的人,往往是读书人这一事实,也应让偏执的阅读者警醒了。

不用讳言,读书人是对书籍伦理有过分嗜好的人。所谓书籍伦理,就是书本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所以,读书人与市井人的分野,就在于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有形而上的既定判断;而在市井人那里,除了生存的智慧,不再有别的智慧。因此,在突发的生活事件面前,普通人往往有比读书人更灵活的“变通”能力,他们生活得更灵动、更有生气,也更有力量。

有人问纪德:“伦理能增加你的乐趣吗?”

“不能,”纪德回答说:“只会证明我的乐趣是正当的。”

那么,书籍伦理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人长期处在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考虑之中,犹豫踯躅,弄得筋疲力尽,最后确信,只有干脆一动不动,才不会犯错误。

在生存原则是首要的原则、甚至是唯一的原则的现实面前,在不容分说的生活洪流面前,书籍伦理显得多么苍白,书生的面孔显得多么柔弱。他们是孱头,而不是强者,他们是最先倒下的人。书本把他们害了!再说读书人拥以自负的书斋。书斋就像专门培养庸人的太过于幸福的家庭——封闭的窝,关闭的门,怕人分享幸福的占有,自以为是的自我感觉。发黄的册页遮挡了读书人的目光,使他忘记了门外的原野也正为他敞开着更为博大的胸怀;被书香麻痹了的心灵,使他无力做一番字纸外的畅想和憧憬。正像生活在幸福家庭的人,幽禁于妻子、孩子之中一样,读书人生命最美好的部分被幽禁于书本。也正像家庭把伟岸的丈夫奴役为庸夫,书本也把智者奴役成腐儒。腐儒是什么?是与自然、社会和生气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是离开书本就不能发出生命之音的人。

纪德说:“我憎恶家园、家庭,我憎恶人寻求安歇的所有地方,也憎恶持久的感情、爱的忠贞以及对各种观念的迷恋——一切损害我主持正义的东西。”

所以,读书人有理由憎恶书斋,幽闭了生命的处所,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非但倾听不到生命因受到生活的创击而发出的人性的呐喊,更不会听到正义的讼辞。

走出书斋吧。

美的东西一旦超过了我们的渴求,就弱化了在我们心中的价值;过于魇饱的阅读,会淡化读书的生命乐趣。我们应该时常到市井上走走,不仅是因为生活的给予与教化大于书本,也因为对书本的暂时疏离,会找回久已不尝的对阅读的“饥饿感”——因为饥饿,才有渴望,才有被满足之后的酣畅醉意。

到了这般天地,书才真正融入读书人的生命之中;读书生活已远离了功利,成为一种天伦之乐。

12.下列对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读书人如果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就不可能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B.书斋的空间有限,光线也比较暗淡,读书人要有选择地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

C.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到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这是让读书人醒悟的原因之一。

D.由于读书人嗜好书籍中苍白的伦理,所以,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总是不如市井之人。

E.读书人过分嗜好书籍伦理,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不但失去了读书的价值;也失去了读书的乐趣。

解析:B项,“书斋的空间有限,光线也比较暗淡”是对原文“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这句话中“暗淡的读书生活”的肤浅理解,文中“暗淡的读书生活”指的是“读书的功利性追求,使读书人根本地忽视了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乐趣。”D项,“总是不如”绝对化。文中强调的是“在突发的生活事件面前”读书人的变通能力不及普通人。

答案:BD

13.下列对中心论点理解恰当的一项(3分)()

A.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B.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

C.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

D.因为生活的给予与转化大于书本,我们应该走出书斋,离开书本,走入市井,这才是读书的一种天伦之乐。

解析:A项强调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统领全文,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A

14.作者引用纪德《地粮》中的话,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目的是要说明读书但不要眷恋书,被书所束缚(或读书不要被一种思想所束缚)的道理。(2分)因为思想、文化是多元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眷恋书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生存的智慧(或读书的乐趣)。(2分)

15.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怎样的阅读才是“走出书斋的阅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具有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态度(或保持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②远离功利,重视阅读过程的乐趣;③关注社稷民生;④把书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每点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捧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摄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16.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中“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两句表现了“我”对“汨罗江”的理解是“愤世嫉俗”及“愤世嫉俗”者的苦难,再联系“嵇康的汨罗江”一段,就可以判断“汨罗江”的含义不仅仅是“愤世嫉俗”,还有为国捐躯、为民请命的忧国情怀。

答案:①屈原殉国之处。(2分)②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或: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3分)

17.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3分)可知作者从愤世嫉俗(愤怒)到惆怅索然(失望)的情感变化。(2分)

18.“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两句可概括出“渔翁”的寓意。“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一句点明了写渔翁的作用。

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2分)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3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即将举行,请根据下面的信息,为x 藏代表团写一则入场介绍词,并预祝他们成功,要求:语言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6分)

①无线电测向运动,又被称为“猎狐”,起源于欧洲。

②x疆代表团去年首次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x 藏代表团则是今年首次参加。

③本次无线电测向比赛有超过3000位教练员和运动员参与,其中x 藏代表团由5名教练员、10名运动员共15人组成。

④x 藏,风光优美,那里有雪域、高原、蓝天、雄鹰,还有充沛的阳光。

⑤本次无线电测向大赛的主题是“追逐阳光,奥运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下面出场的是x 藏代表团,他们由5名教练员和10名运动员组成,这是他们首次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预祝他们如雄鹰一般展翅翱翔,取得佳绩。(代表团出场、人员构成、首次参加比赛、预祝取得佳绩每点1分,语言得体、修辞方法各1分。)

20.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吃晚饭时,全家人都围在了桌前,看到儿孙满堂,两位老人自然很高兴,张先生的爷爷一时高兴也喝了点酒。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看大家都不和他说话,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人性悲哀,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或“机怒老人”。)(2分)(围绕新闻主题,意思对即可)

(2)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手机、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也疏远了亲情。别让网络中的虚拟社交,淡漠了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空暇时间应多与同学、家人交流,多出去走走,多接触大自然。(手机或网络的双面影响2分,建议2分)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2.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3.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本次作文的主旨应该围绕“底线”二字展开,在肯定坚守底线的原则基础上,畅谈自己对“底线”的各种认识。在写作中,可以针对两位看法,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底线的独特认识;可以评论中国网民的底线问题,也可以针对生活中种种守住底线或放弃底看法。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二上册语文第3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